补呼气量是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人约1000ml。ERV反映了肺的气储备功能。 目录 1 基本信息2 正常值 3 临床意义4 注意事项 5 检查过程6 不适宜人群 7 不良反应与风险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呼吸检查分类:体格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非空腹 ...
补呼气量名词解释补呼气量是指平静呼气之后,再作最大呼气时,增补呼出的气量。 补呼气量旧称“补呼气容积”,指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记作ERV。约占肺活量的1/3,反映气道的通畅度和呼气肌力量。正常成人约为1000ml。ERV减少可见于肺气肿、肥胖等。补呼气量即“ERV”。
补吸气量:在平和吸气之末再尽力吸入的最大气量,一般成人平均补吸气量约为2000mL。补呼气量:在平和呼气之末再尽最大力量呼出之气量,一般成人平均补呼气量约为900mL。残气量:在尽最大努力呼气之后,肺内尚遗留不能呼出的气体量,平均约1000mL。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表明人的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补呼气量等于 ( ) A. 肺活量—补吸气量 B. 肺总量—深吸气量—余气量 C. 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 D. 肺活量—深吸气量—余气量 E. 肺总量—深吸气量—潮气量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肺活量指患者在进行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体量,一般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部分。 潮气量是在每次呼吸时,肺部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又叫吸气储备量,在吸气末患者尽力吸气时再吸入的气体量。补呼气量又叫呼气储备量,是呼气末进行尽力呼气时,再呼出的气体量。
补呼气量是什么意思如下:补呼气是在平静呼吸的基础上,用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补呼气量,也称为剩余呼气容量,是指在最大呼气容量(FVC)测试中,个体在最大吸气后,能够在最大呼气后再次迅速、深吸气的容量。这个指标通常在肺功能测试中被用来评估肺部通气功能和肺活量。知识拓展:在肺功能测试中,医生...
补呼气量的应用:补呼气量(ERV)的应用主要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补呼气量可以反映肺的储备功能。正常情况下,补呼气量占肺活量的比例较大,如果这个比例异常,比如减小或增大,都可能提示肺部或呼吸系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次,补呼气量也可以用来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比如,在慢性阻塞性肺...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补呼气量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反馈 收藏
补呼气量 补呼气量是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人约1000ml 。ERV反映了肺的气储备功能。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气体,用仪器检测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并与正常范围对比。判断是否肺的气储备功能有异常,是否有病变。检查前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