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衣冠南渡: 1.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
一、第一次“衣冠南渡”:五胡乱华与晋室南迁 第一次“衣冠南渡”发生在公元307年至316年,背景是西晋王朝的内乱与外族的侵袭。西晋时期,因皇室内部争权的八王之乱,导致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此时,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乘机进攻,最终在永嘉年间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杀戮王公士族三万余人。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原地...
衣冠南渡的意思 "衣冠南渡"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典籍,主要指的是古代士人因战乱、政治风波等原因,丧失了自己的祖国或居住地,被迫南渡到南方地区。 具体来说,"衣冠南渡"中的“衣冠”指的是士人的服饰,即士人的礼服,而“南渡”则是指南方地区。整个成语表达了士人南下逃难、迁徙的历史情境,往往与动荡、变迁的时局相关...
简单的说,就是指中原的百姓、士人、官吏、皇族、皇帝全部南下渡过长江,到达江南生活,这个过程就是衣冠南渡。由于匈奴人对待晋人的残暴,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几乎无人幸免于难,只要是被匈奴人控制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是残暴的统治,汉人活得战战兢兢,随时会担心自己性命不保,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方汉人绝大...
那么,历史上三次衣冠南渡都是怎么回事呢?一、永嘉衣冠南渡 永嘉衣冠南渡发生在西晋末期,是以司马睿为首的士大夫阶层到南方建立政权的事件,而这一事件之所以发生,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有莫大的关系。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之后,效仿商周制度,实施了分封制,他一口气将数十位司马氏子孙封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但拥有...
衣冠南渡又叫作衣冠南度。这个词出自唐朝史学家刘知几,他在《史通》里有“邑里”篇,指出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逃到南方,于是就认为中原文化与文明也南迁。后来“衣冠南渡”也被认为是豪绅大族避乱南方的事件。 史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历史有三次战乱而引发的南迁,分别是晋元帝时的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
晋朝衣冠南渡的真相..《中国人口史》葛剑雄教授的论点1.西晋太康有1600万人,不包括依附于豪族的人口,其中东吴200多万人,西蜀100万人2.永嘉之乱到南朝宋,所谓“衣冠南渡”90万人,占南方人口六分之一,其中20万人是
历史上,最出名的“衣冠南渡”经历,共有三次。第一次是晋建武年间,晋元帝司马睿率领洛阳军民南渡,于建康重新建立了政权。第二次是唐天宝年间(公元755年——公元762年),节度使安禄山悍然起兵、进攻唐朝帝都,导致出逃的李氏子孙及文臣将领,只能在四川一带盘旋等待机会。后因“黄巢之乱”,李氏成功在南方建立...
历史上的第一次衣冠南渡,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西晋时期,政治极为混乱动荡。要说起西晋的动荡,其实和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有扯不开的关系。司马炎的嫡子司马衷,有严重的智力缺陷。但是司马炎还是立司马衷做太子,这就给后来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司马炎对西晋政治混乱的第二个责任,是他在平吴结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