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说明行波的物理意义。 行波物理意义的初步解释 我们用一维无界弦模型来初步解释行波的性质。由定解问题(37)和它的通解(43): \tag{44}\left\{ \begin{array}{l} \frac{\partial ^2u}{\partial t^2}=a^2\frac{\partial ^2u}{\partial x^2}\ \ \ \ \ \ \ \ \ \ \ \ \ \ \ \...
行波是一种能量、物质随时间逐渐传递的波,也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共同构成的电磁波。行波的主要特点是它能在一定的空间内连续传播,其波形不会发生变化。 二、行波的特点 1. 定向性强 行波由电场和磁场共同引起,其能量沿着特定的方向传播。例如,如果我们在水中引入一束光线,就会产生水中的光行波,其能量只能沿着特定的...
行波保护是指利用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时出现的电压和电流的行波特征判别故障、启动保护的一种保护措施。定义 近年来,根据系统故障时产生的行波理论提出的超高速动作的继电保护原理称为行波保护原理。性质 在线路上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会产生向线路两端传播的行波,行波保护原理是根据故障时产生的行波特征检测出故障的,由于...
行波(Travelling Wave)是一种在电缆等传输线中传播的电磁波现象。与普通的电流不同,行波不是通过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而产生的,而是电磁波在导体中的传播引起的。 二、行波的特点 行波具有以下特点: 1. 行波的传播速度等于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速度。 2. 行波有固定的频率,波形不随位...
具体来说,行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电缆的类型和绝缘介质的性质。对于油浸纸绝缘电缆,其波速度约为160米/微秒;塑料电缆的波速度则在170至200米/微秒之间;而橡胶电缆的波速度则可达220米/微秒。这些速度数据表明,电缆中行波的传播速度明显慢于架空线路。 三、波速度差异的...
称之为波动方程的“特征线”,它对研究该方程有重要作用,这在之前研究二阶偏微分方程的分类时已经有所体会;另一方面,在特征线 x-at=C_2 上,右行波振幅取常值 f_2(x-at)=f_2(C_2) ;同样,在特征线 x+at=C_1 上,左行波振幅取常值 f_1(x+at)=f_1(C_1) 。所以,实际上波动是沿着特征线传播...
驻波和行波的主要区别如下:波动模式:驻波:是一种固定在空间中的波动模式,由两个相同频率、相同振幅的波在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形成。行波:是一种沿着介质传播的波动模式,以一定的速度向前传播。节点与波腹:驻波:在某些位置上呈现出稳定的振动,称为节点。同时,在节点之间存在波腹,即最大振幅的位置...
行波:就是波从波源向外传播 驻波:波在一个空间中来回反射,由于来回的距离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于是反射回来的波与后面传来的波发生干涉,形成稳定的干涉场,各处的振幅稳定不变.振幅为零的地方叫波节,振幅最大的地方叫波腹.如果发生在一根绳子上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稳定的象莲藕一样的图像,似乎波"停止“了传播,所以...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行波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因为行波法可以描述在物理环境中的电磁波状态,从而可以对信号进行优化,改善通信质量。例如,在无线电波传输过程中,行波法可以被用来计算无线电波传输路径上的损耗和干扰。同时,行波法也可以被用来计算天线的辐射特性和功率传输。如下,我们电场强度在 XY 平面上的分布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