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萌芽于两汉,至魏晋成熟。东晋产生了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代表人物是“二王”,其风格延续至初唐。唐中期至宋代,出现颜真卿行书新风,代表人物有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晋唐书风代表人物有赵孟頫、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明后期和清朝出现了一群体有个性化的(“尚势”书风)行草书法家和北碑...
总之,行书是一种最为灵活和实用的书体,它极具艺术感染力。这是因为行书好像人们在行走,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又如行云流|水,都具有流动的状态美。它比楷书少了一些庄重,多了一些灵动,比草书少了一些狂放,多了一些可读性,因此行书是最实用的书体。
《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
行书的介绍简介 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隶书之后的一种书体。它是在简化和规范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笔画较为简洁、流畅,风格大气、奔放。行书有着独特的韵味,可以简约中展现力量,倡导个性化而不失雅致的书风。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后世书法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行书是书法爱好者必学的一...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罟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327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资质超群、功力深厚的作品,被评“...
行书的介绍 行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是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形式。与楷书不同,行书在书写时笔画连接呈横向连续的趋势,而非按筆画运笔。行书流利、爽快,较草书简洁,但又不失草书的韵味。行书笔画粗而短,走势流畅,兼有草书中的奔放和楷书的稳健,代表了书法的美感和艺术精神。常常用于题识、匾额、扇面等,体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