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血防林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血防林的生长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等进行监测。 2. 进行科学、全面的数据分析,评估血防林的防灾效果和生态效益。 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血防林的管理措施,提高其效果和可持续性。 七、总结 血防林的建设不仅仅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的关键工程...
血防林具有保水、固土、防洪、护坡等多种生态、环保功能。 血防林改建技术规程是指在血防林改建工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保证血防林能够发挥最大的防灾效果。 一、规划设计 对于血防林改建工程要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依照留存土壤的水、磷、氮等元素、植被、地形等因素进行分区,科学选择树种搭配,保证以适应当地...
林业血防工程实施15年来,国家和地方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建设抑螺防病林55万公顷,结合防护林、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任务建设抑螺防病林68万公顷,建立长期固定监测样点56个,我国林业血防体系基本建成。 林业血防是我国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
林业血防林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生态措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通过建设林业血防林,可以降低钉螺密度,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地防治血吸虫病。此外,林业血防林还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
林业血防工程实施15年来,国家和地方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建设抑螺防病林55万公顷,结合防护林、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任务建设抑螺防病林68万公顷,建立长期固定监测样点56个,我国林业血防体系基本建成。 安徽省望江林业血防工程探索出“柳树+紫云英”树草结合血防...
本技术规程是指导血防林规划设计、种植养护和管理的技术文件。 二、规划设计 (一)选址: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等指标,选择具有防滑、固土保水、固碎石等功能的山坡作为血防林建设的具体场地。优先选择气候适宜、地势平缓、土壤良好的山坡作为建设区域。 (二)造林种类: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血防...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各类血防林地的改建工作。 四、原则 1. 生态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群落结构,提高林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2. 可持续发展原则:采取改建措施要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经济效益原则: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使血防林改建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4. 社会效益原则:通过改建,提高林地的公共利益和社...
LY/T 2907-2017由国家林业局 发布于 2017-10-27,并于 2018-01-01 实施。 LY/T 2907-2017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B64 森林经营技术,在国际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65.020.40 绿化和造林。 LY/T 2907-2017 血防林术语的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最新版本是LY/T 2907-2017。
以抑螺防病林建设为主体,具有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功能的林业生态工程。(参照LY/T 2412-2015,3.3) (4)血防林。 以防控血吸虫病流行为主要目的、具有复合效益的特殊森林类型。 (5)抑螺成效。 通过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抑制钉螺生长发育,隔离传染源,从而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