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初步判断,血痹是一种血管性疾病,这个疾病是发生在肢体的末端。当四肢末端动脉因为某一些营养缺乏而出现痉挛,皮肤就会缺血而变成苍白色,或是出现局部缺氧而发绀。中医认为,血痹是一种邪入血分而成的痹证。当人们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疲劳流汗,躺在床上,感受风邪(风邪与血相搏结)就会患上血痹。
血痹是因气血不足, 感受风寒, 血行不畅, 肌肤失养所引起的以肢体肌肤麻木不仁, 甚则伴有轻度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痹病。 血痹的主要症状有:肌肤麻木不仁, 或有蚁行感, 或有肢体疼痛;可伴汗出恶风, 周身酸楚, 头晕目眩, 或形寒肢冷, 自汗气短,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脉微涩, 尺脉小紧等...
血痹鉴别 1.脾肾阳虚 (1)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络。 (2)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2g,丹参30g,细辛3g,炙甘草5g,生姜3片。 (4)备选方:右归丸,适用于偏肾阳不足者,见遇寒则四肢冷甚,指趾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麻木疼痛,腰膝酸软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血痹是一种中医术语,指风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 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呈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中医认为血痹是痹症,主要是气血虚弱的患者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典型症状为身体不仁、肢节疼痛、脉微涩等,可分为脾肾阳虚、...
1.四肢麻木:血痹常引起手脚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或刺痛。这种症状可能间歇性出现,也可能持续存在,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 2.酸痛:患者常感到肌肉酸痛,尤其是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或进行体力活动后。这种疼痛通常集中在四肢,但也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 3.行动不便:由于麻木和酸痛,患者在行走、站立或从事日常活动时可能感...
血痹一种血管性疾病,好发于肢端,常为四肢末端动脉出现阵发性痉挛,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根据病因、素体差异、机体对外邪反映等不同,临证可见脾肾阳虚、阳虚寒凝、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瘀热阻络等五种表现。
中医中“血痹”相当于西医中神经、末梢血管类等可引起手足麻木的疾病。 中医中的血痹是因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进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麻木等症状。因而西医中可出现手足麻木的疾病,均可以归到此范围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腓总神经损伤,踝管综合征,尺神经麻痹,腕管综合征,末梢神经炎等神经...
血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缺盆;2、照海、三阴交。 配穴:分2组。1、手三里、内关、小海、十宣;2、环跳、阳陵泉、足十宣。 足十宣穴位置:两足十趾尖端,距趾甲0.1寸处。 (二)治法 主穴与配穴之第1组用于上肢病变,其中拇食指病重者加手三里,中指重者加内关,无名指、小指...
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祖国医学认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答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