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渗透压(POP)是指每千克水中所含的分子数(毫克),临床上以mOsm/(kg· H2O)或mmol/L为单位来表示,主要与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有关。正常值 正常值:280-320mmol/L。临床意义 (1)增加:表示体内水分的减少或溶质量的增加。多见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中暑高热、高渗性脱水等。 (2)降低:表示体内...
血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渗透压越低。 血液的渗透压对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人...
血液渗透压正常范围是在280-310mmol/L,在这个范围内称为等渗,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属于低渗,高于正常范围...
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 大小。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原因 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可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
血液渗透压正常值通常是在280-310mmol/L之间。这一范围也被称为等渗范围。如果血液渗透压低于这个范围,则被视为低渗;若高于此范围,则被视为高渗。 血液渗透压是血浆渗透性的表现,主要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其中,晶体渗透压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由电解质(如钾离子、钠离子等)、葡萄糖、尿素等低分子...
血浆渗透压降低可能导致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平衡紊乱,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如水分进入细胞、低血容量和低血压、脑细胞水肿、代谢紊乱、血液稀释等。建议咨询医生,以便获取更多信息和专业指导。 1、水分进入细胞:血浆渗透降低会导致渗透差减小,使细胞外的水分相对增多。这可能导致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部水肿。 2、低血容...
血渗透压正常值范围310~280mOsm/kg.H2O。血渗透压临床上多用于低蛋白血症、肾衰竭少尿期、心衰、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等疾病的判断使用。也可以用于监测人工透析、指导脱水药的应用以及各种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及外科危重病人的监测使用。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测指标。
血浆渗透压(POP)正常值: 正常值:280~320mmol/L。 血浆渗透压(POP)临床意义: 1.增加:表示体内水分的减少或溶质量的增加。多见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中暑高热、高渗性脱水等。 2.降低:表示体内水量的增加或溶质的减少。多见于有心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肾衰竭少尿期、低渗性脱水等。
血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由大分子血浆蛋白组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晶体渗透压两部分构成。临床上以mOsm/(kg·H2O)或mmol/L为单位来表示。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