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白崇禧发出反攻命令后,杜聿明很快进行了军事部署,由200师戴安澜部、荣一师郑洞国部,负责正面进攻昆仑关;22师邱清泉部从右翼迂回,绕过昆仑关,阻击南宁方面之援兵;200师副师长彭壁生率两个团从左翼迂回,阻断昆仑关敌军退路,并阻击日军北上的援军。杜聿明的军事部署,对昆仑关志在必得,而且还要把昆仑关的...
日军见昆仑关失手,大为震惊,立即出动大批飞机、火炮掩护新锐的预备队兵力发动反攻,未等中国军队喘过气来又重新夺回昆仑关。此后敌我双方都在各个要点和制高点处展开激战,阵地几易其手,但总的局势向我处好转。第5师团长今村均看到情势紧急,下令21旅团长中村正雄亲率两个大队前往增援。当日10点,五塘再次易主。正在...
《铁血昆仑关》(Kunlun Gate,铁血、铁血之昆仑关大捷、血战昆仑关,中国,1994-2005)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经典。中国导演杨光远代表作。根据中国作家小说《魂归昆仑关》改编。1939年中国国军发动冬季攻势后的“第四战区”,当时国军的苏式装备机械化军——以杜聿明等黄埔系将领为首的第五军在桂南会战中为收复位于南宁东北...
下午,南宁日军派1000人在飞机掩护下增援昆仑关,夺回了高地。因此中国军队第一次夺关失败。19日上午,中国军队重新组织力量再次攻击,重点为昆仑关653高地。中国军队消灭盘踞高地的日军200余人,并摧毁21旅团三木联队40多辆汽车。下午,中国军队占领昆仑关口,但因为日军炮火猛烈,关口不久再度易手。中国军队 此后杜聿明总结...
日军在八塘据险而守,第5军伤亡严重,需要及时补充兵员,便将防务交由友军接替,前往思陇集结。自此,血战昆仑关落下帷幕。血战昆仑关,中国军队15万人同日军王牌师团第5师团,鏖战昆仑关。中国军队打得日军生吃树皮,切腹自尽,击毙日军21旅团长,歼灭日军5000余人,取得振奋国人的昆仑关大捷,鼓舞全国上下的抗战信心。
1904年出生的杜聿明当年只有三十五六岁(昆仑关之战跨年了),邱清泉比杜聿明大两岁,郑洞国比杜聿明大一岁,戴安澜跟杜聿明同岁,郑庭笈比杜聿明小一岁。当年就是这些三四十岁的年轻将领,抱着有我无敌的决心与日寇血战二十余日,团长郑筳笈抡起大刀与日军肉搏,邱清泉在战后还赋诗一首:“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
血战昆仑关:一场改变战局的关键之战 1939年12月的一个清晨,日军第5师团的士兵们正在昆仑关享用早餐。这支被誉为"钢军"的精锐部队,曾在中国战场上所向披靡。然而短短两周后,这些骄傲的日本军人却被迫吃着树皮充饥,最终许多人选择了切腹自尽。一支王牌师团,为何在昆仑关遭遇如此惨败?1939年底的中国战场,形势...
三、血战昆仑关 昆仑关地势险要,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谓。北宋时期,名将狄青镇压侬智高叛乱,侬军占据的昆仑关就是宋军重要阻碍,所以狄青采取了迷惑敌军的策略,一夜飞夺昆仑关。 日军占领昆仑关后马不停蹄地修工事,设置三道铁丝网,配合交通壕、简易碉堡、火力点。这些碉堡虽然简易,但日本人充分发...
1939年11月15日,日本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12月18日凌晨,昆仑关战役开始打响。至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昆仑关战役结束,共歼日军5000余人,我军牺牲14000余人。(电源《血战昆仑关》画面)在昆仑关战役中,为了加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