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厥症状 1.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年老体弱者,或对颈部压迫有特殊敏感的男性。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2.具有恐惧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如突见出血、伤残、手术,或晕针,或为剧烈疼痛,或处闷热、通气不良环境。或因突然改变体位,或为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颈部受压等情况下突然发生。 3.晕厥多在站立时发生,往往先有乏力...
血厥为中医科中一种病证名,因失血过多或血逆所致厥证。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指因失血过多或暴怒气逆,血郁于上而引起的昏厥重证。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血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气逆血郁之厥,症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面唇青紫等,治宜降逆、通瘀。
血厥是一种中医病症。血厥是由于失血过多、暴怒等因素导致气血逆乱,引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厥证。 从病因来看,大量失血可使气随血脱,导致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而发为血厥;暴怒则会使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而致病。在症状方面,患者常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
血厥是一种中医学上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细、其他症状等。具体分析如下: 1.突然晕厥:血厥患者常在情绪激动、劳累过度或体位改变等情况下突然出现晕厥,意识丧失,持续时间较短。 2.面色苍白:血厥患者面色苍白,唇舌色淡,皮肤湿冷,这是由于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头面和四肢所致。
血厥 厥证之一。①指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②指因失血过多致厥者。《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
血厥 概述 问题 文章 经验 药品 疾病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血厥病因 血厥指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紊乱,脉络弛缓,清阳不升,脑失血养。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厥,神识不清等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血厥・虚证(blood syncope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是2013年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定义 气血亏虚,血虚不能上承,以心悸头晕,或眼前发黑,昏厥无知,面色苍白,口唇不华,目陷口张,自汗肤冷,呼吸微弱,或四肢震颤,舌淡,苔薄白,脉芤或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血厥证候。出处 《中医药学名词》第二版。
血厥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实证 [治法]活血顺气。 [方药] 主方通瘀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当归尾12克,红花12克,山楂15克,乌药12克,青皮12克,木香9克,香附10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二)虚证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 1.主方人参养营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刘渡舟】经来血厥 接上期:痿证4(腓神经损伤)高某某,女,30岁,已婚,住北京市海淀区。1995年3月21日初诊。自诉每届经期前后则头痛如劈,昏厥欲仆,手足逆冷,汗出淋漓,面色㿠白,状如“休克”。月经有黑紫色血块。伴随身软乏力,腰痛,心悸,少寐,口干。观其形体羸弱,面色不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