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所写是“八月萧关道”的景象,但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内地的秋色图:“蝉鸣空桑林”,绿色的桑林叶落杈疏,显得冷落而萧条,又加之寒蝉的鸣叫,更寒意大起,诗诗中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景色就更为凄凉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处处黄芦草”。诗人先...
唐·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字词解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5...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字词解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①,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②,矜夸紫骝③好。【注释】①幽并客: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追求建功立业的地方。客,借指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②游侠儿: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③紫骝:枣红色的马。这首诗和...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沙尘 一作:尘沙)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
(一)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①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liú)好。【注释】①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 辽宁等一带地区。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②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③紫骝: 古骏马名。1....
“蝉鸣空桑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四首·其一》,字面意为知了在凋零的桑树林中鸣叫,实则通过萧瑟秋景的刻画,暗含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景入情,将自然意象与深沉情感融为一体,形成苍凉寂寥的意境。 一、出处与背景 此句是《塞下曲四首》的开篇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