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学名:Ephemeroptera)是蜉蝣目昆虫的统称。截止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的蜉蝣种类包括42科442属3341种,截止2002年,中国记录共有17科60属220种。蜉蝣卵小,颜色多样,表面有花纹和附着物。稚虫体长3~28毫米,分为扁平型和鱼型,头部有突起和体毛,复眼发达,有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对足,...
與新翅類相比,蜉蝣目昆蟲翅基的骨片(三塊腋骨片Ax sclerites)以及相應的摺疊肌肉和翅上肩脈處的褶痕(又稱軛褶jugal fold)仍然存在,但由於骨片癒合,這些結構不再起作用,故蜉蝣在停息時翅是向背方垂直豎立的(Brodsky 1970)。 雖然蜉蝣目(古翅類)昆蟲的前翅不能摺疊,但與新翅類一樣,這種模式仍然是一項進化性...
成语(Idiom):蜉蝣目发音(Pronunciation):fú yóu mù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短暂、转瞬即逝。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蜉蝣,又称为蝇蜓,是一种昆虫,寿命很短,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蜉蝣目是指蜉蝣的眼睛,由于蜉蝣的寿命非常短暂,所以它的眼睛也只能看到非常短暂的一瞬间。因此,成语“蜉蝣目”用...
新蜉科(学名:Neoephemeridae)是蜉蝣目的一个科,本科稚虫英文俗称Large Squaregills (大方形鳃蜉)。新蜉科Neoephemeridae是蜉蝣目中地位最不定的科之一。 (1)分类史 它的成虫特征与蜉蝣总科Ephemeroidea十分接近,而稚虫却与细蜉科Caenidae接近。Bae & McCafferty (1998)对本科进行了全面研究。目前本科共知3属...
蜉蝣总目Ephemeropterodae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古翅次纲) 蜉蝣总目 Ephemeropterodae 描述 蜉蝣总目 Ephemeropterodae 为昆虫分类学上一个总目,下辖蜉蝣目 Ephemeroptera 一目,该目和 蜻蜓总目 Odonata下的 蜻蜓目 Odonata,其生活环境相似,发育相似,形态相似。都属于昆虫进化史上“古...
有翅亚纲—蜉蝣目(下) (2)蜕皮次数 蜉蝣目昆虫的蜕皮次数相对较多,估计为10-50之间,大多数种类的蜕皮次数在15-25 次。 Kukalová-Peck认为,在古生代,原始古翅类Palaeoptera(包括蜉蝣目Ephemeroptera)具有伸展的翅芽或翅,它们发育过程独特。稚虫期的翅芽弯曲向后,而成虫期的翅向侧面伸展。在稚虫向成虫的发育过程...
这种蜉蝣在北欧夏季的山地湖里很常见。长有两条长长的尾丝以及灰绿色的翅膀,隐翅很小。 2.蓝翅小蜉(小蜉科) 这种分布于北欧的蜉蝣的成体长有3个尾丝。雄性蜉蝣圆圆的眼睛分为两个部分,用上面大一点儿的眼睛来吸引雌性。 3.欧蜉(蜉蝣科) 这种大型蜉蝣分布在欧洲各地。通常生活在底部富含淤泥的河流或湖泊里。
蜉蝣是蜉蝣目昆虫的统称,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一、基本信息 学名:Ephemeroptera别称:无(但常因其成虫寿命短暂而被人们称为“短命虫”)分类:属于昆虫纲、古翅次纲、蜉蝣目 二、外观特征 体型: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且刚毛状。复眼:发达,视力较好。翅膀:前翅发达,后翅退化。中胸较...
蜉蝣目的主要特征包括:形态独特、短暂生命周期、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蜉蝣目昆虫的形态独特,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蜉蝣目昆虫的体长一般较小,通常只有数毫米至数厘米。它们的身体延长而纤细,有细长的触角和长而薄的翅膀。蜉蝣目昆虫的前翅通常呈透明状,脉络清晰可见,后翅较小。此外,蜉蝣目昆虫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