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学名:Ephemeroptera)是蜉蝣目昆虫的统称。截止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的蜉蝣种类包括42科442属3341种,截止2002年,中国记录共有17科60属220种。蜉蝣卵小,颜色多样,表面有花纹和附着物。稚虫体长3~28毫米,分为扁平型和鱼型,头部有突起和体毛,复眼发达,有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对足,...
與新翅類相比,蜉蝣目昆蟲翅基的骨片(三塊腋骨片Ax sclerites)以及相應的摺疊肌肉和翅上肩脈處的褶痕(又稱軛褶jugal fold)仍然存在,但由於骨片癒合,這些結構不再起作用,故蜉蝣在停息時翅是向背方垂直豎立的(Brodsky 1970)。 雖然蜉蝣目(古翅類)昆蟲的前翅不能摺疊,但與新翅類一樣,這種模式仍然是一項進化性...
蜉蝣总目Ephemeropterodae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古翅次纲) 蜉蝣总目 Ephemeropterodae 描述 蜉蝣总目 Ephemeropterodae 为昆虫分类学上一个总目,下辖蜉蝣目 Ephemeroptera 一目,该目和 蜻蜓总目 Odonata下的 蜻蜓目 Odonata,其生活环境相似,发育相似,形态相似。都属于昆虫进化史上“古...
蜉蝣目 成语(Idiom):蜉蝣目发音(Pronunciation):fú yóu mù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短暂、转瞬即逝。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蜉蝣,又称为蝇蜓,是一种昆虫,寿命很短,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蜉蝣目是指蜉蝣的眼睛,由于蜉蝣的寿命非常短暂,所以它的眼睛也只能看到非常短暂的一瞬间。因此,成语“...
蜉蝣目Ephemerida或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昆虫纲、有翅亚纲、原变态类。为原始的类群,发现于石炭纪的古蜉蝣是古蜉蝣目的代表种,1907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下二叠纪岩石中发现Protereisma Sellards的化石,是真蜉蝣目最早的种。蜉蝣的翅脉较原始,网状,似古网翅目。本目曾被列入脉翅目,与蜻蜓目也曾同列入一个目。
有翅亚纲—蜉蝣目(下) (2)蜕皮次数 蜉蝣目昆虫的蜕皮次数相对较多,估计为10-50之间,大多数种类的蜕皮次数在15-25 次。 Kukalová-Peck认为,在古生代,原始古翅类 Palaeoptera(包括蜉蝣目Ephemeroptera)具有伸展的翅芽或翅,它们发育过程独特。稚虫期的翅芽弯曲向后,而成虫期的翅向侧面伸展。在稚虫向成虫的发育过...
新蜉科(学名:Neoephemeridae)是蜉蝣目的一个科,本科稚虫英文俗称Large Squaregills (大方形鳃蜉)。新蜉科Neoephemeridae是蜉蝣目中地位最不定的科之一。 (1)分类史 它的成虫特征与蜉蝣总科Ephemeroidea十分接近,而稚虫却与细蜉科Caenidae接近。Bae & McCafferty (1998)对本科进行了全面研究。目前本科共知3属...
科普知识之蜉蝣目(一)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它们的生活史分为水中漫长的稚虫期(可达数年)与可飞翔的成虫期。成年蜉蝣的寿命通常很短,只有数小时或数天,经过短暂的婚飞交配后死亡,故人们常用朝生暮死来形容这类昆虫。 以下是蜉蝣幼虫化石 它们是中小型昆虫;触角短,刚毛状;雄性复眼常较大;发育3个单眼;稚虫...
裂盾蜉亚目(学名:Schistonota),蜉蝣目下的一个亚目 1.下属科 四节蜉总科(Baetoidea) 短丝蜉科(Siphlonuridae) 四节蜉科(Baetidae) 纽澳蜉蝣科(Oniscigastridae) 拟短丝蜉科(Siphluriscidae) 长足蜉蝣科(Ametropodidae) 扁蜉总科(Heptagenioid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