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yóu,意思是比喻微小的生命,出自《诗·曹风·蜉蝣》。解释 1.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2. 比喻微小的生命。3. 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4. 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出处 《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传:“蜉蝣,渠...
蜉蝣是什么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之一,六足亚门蜉蝣科动物,具有古老 而特殊的形状,其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 3-27mm,触角短,复 眼发达,稚虫水生,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 蜉蝣的介绍 蜉蝣【读作 fúyóu】,也写作“蜉蝤”【在此也读作 fúyóu】, 简称蜉。蜉蝣是一类若虫水生、成虫寿命很短的一类昆虫。“...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蜉蝣细长柔软,通常长3-27毫米,小而细长,壁柔软。头小,触角短,有刚毛。复眼发育良好,雌性复眼往往相距较远,雄性复眼往往较大且相距较近,每只复眼的上下小眼面往往不同。一般小眼表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大,也有两部分完全分开的。蜉蝣的起源:蜉蝣是一种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
蜉蝣是一种什么动物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蜉蝣是一类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石炭纪,与蜻蜓同为最早会飞的动物。在蜉蝣的一生中,多数都以无翅的来自稚虫形态生活在水中,它们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它们在水中生活1至3年时间,需要经历20至24360智能摘要次蜕皮,才变成亚成虫。亚成虫只需经过几...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生活在淡水湖泊或溪流中,是蜉蝣目昆虫的简称。蜉蝣个体很小,只有3-2mm,比一个指甲盖大一点。蜉蝣的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末端有一对长尾须。雌雄蜉蝣交配后,雌虫将卵产在水中,幼虫在水中要经过1-3年的时间才变成亚成虫,亚成虫爬出水面蜕皮后才变成蜉蝣成虫。蜉蝣成虫活不了一天的时间,...
昆虫的嘴巴一般称之为口器。蜉蝣的口器为咀嚼式,蜕化为成虫后将不再需要进食,因此上颚与下颚都退化。成虫和亚成虫都能飞行,翅膀是一层三角形的脆膜,有一对或两对。成虫的翅膀透明,上面脉络较多,纵横交错地分布着。整个翅膀呈现折扇状,休息的时候将其收起来竖在身体背面。它们的小脚很细,只起到在地面上攀附...
蜉蝣是一类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石炭纪,距今至少已有2亿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全世界已知约30-50种,我国已知约36种。蜉蝣体形细长,体璧柔软。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咀嚼式,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能力。翅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明显小...
蜉蝣简介 蜉蝣一种昆虫,别名一夜老、夜夜老、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状,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全世界已知约30到50种,我国已知约36种。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到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口器咀嚼式,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
蜉蝣目(Ephemeroptera)目名源自希腊文εφημερο?,意为 “仅一天的生命”。蜉蝣的法文称谓(Ephemères)也源于此。其在德文中的称谓(Eintagsfliegen)也是“仅有一天生命的昆虫”之意。在英文中,蜉蝣一般通称为mayfly,指其在春夏之交常大量发生。蜉蝣是一类独特而美丽的昆虫。它的稚虫生活在水中,羽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