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虫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Ground Beetle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味 咸,寒;有小毒。 性状 1.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
4.酥制蜇虫,取酥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 化开,倒入净蜇虫拌匀,炒至黄色时,了预见摊凉。每蜇虫100kg,用酥油5kg。 性味味咸;性寒;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主血瘀经闭,症瘕积块;跌打瘀肿;筋骨骨折;木舌重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浸酒饮;研末,1-1.5g。外用:适量,煎汤含漱、研...
蜇虫 [ zhē chó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ē chóng ] 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雄虫全体。采收和储藏:野生者在夏、秋季捕捉,人工饲养者可随时捕捉。捕到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一般情况下,蜇虫即蚯蚓,是一味中药材。蚯蚓有活血化瘀、止咳、缓解瘙痒、保护肝脏、促进神经系统健康等功效与作用。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活血化瘀 蚯蚓中含有丰富的蚓激酶,这种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对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症状有一定活血化瘀的效果。 2、止咳 由...
蛰虫是树生动物。1、蛰虫,汉语词语,拼音是zhéchóng,指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2、虫豸,是指虫子,是一种树生动物。原指说的没有脚的虫,泛指虫类小动物。可引申为碌碌无为、弱小的人。也可比喻指下贱者,含贬义色彩。释义 (1)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2)泛指小虫。
蜇虫的功效与作用 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 ①《金匮要略》: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 ②《医林改错》:治血鼓,腹皮上有青筋。
蜇虫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Zhē Chónɡ 【英文名】Ground Beetle 【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雌虫全体。
1.土鳖虫提取物具有抗血栓与抗凝血作用。 2.土鳖虫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作用。 3.土鳖虫雌成虫的己烷可溶部分及 CCl4 可溶部分可抑制 D-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害。 4.土鳖虫总生物碱水提物有抗缺氧作用。 5.土鳖虫还有抗突变与抗肿瘤的作用。 (整理/唐鹏) ...
蜇虫蜇虫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雌虫全体。 细刚毛着生,颜色较浅,长300-400μm,基部直径10-21μm。②横纹肌纤维呈淡黄色或无色半透明状,散在或并列在一起,多折断,壁有波纹状增厚。此外,偶见气管壁碎片。 (2)冀地鳖,①黄棕色壁碎片上布满红棕色盘状突出,直径40μm左右,密度为每1mm2有90-120个。②...
捕捉到的土鳖虫可以用沸水烫死后晒干,或者先用清水洗净再用盐水煮后晒干或微火烘干。这种昆虫在药理上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性味咸、寒,并带有一定的毒性。临床上常用于活血散瘀、通经止痛的治疗,如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闭经和产后瘀血腹痛等病症。使用时一般用量为1~3钱,但孕妇需忌服。对于碰伤、摔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