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说 【朝代】唐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译文 注释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赏析 [注释](1)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2)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3)预:...
赏析:《蜀道后期》是唐朝大臣张说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
张说〔唐代〕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注释 蜀:今四川一带。 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
《蜀道后期》 唐代·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注释⑴蜀:今四川一带。⑵争日月:同时间竞争。⑶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创作...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蜀道后期 · 张说 | 拼音 · 翻译 蜀道后期 唐·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诗人任校...
张说《蜀道后期》#写字是一种生活 #书法 #练字 #手写 #毛笔字 - 茌山一龙书画于2025010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2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14. “客心争日月”一句中“争”字用得极好,请简要分析。15. “秋风不相待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
1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题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注: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次出使西蜀。 问:“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诗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题目】【高中语文】诗歌赏析题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