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汉语二级字 ,读作蛐(qū),1、〔蛐蛐儿(qur )〕蟋蟀的俗称。2、〔蛐蟮〕即“蚯蚓 ”。现代释义 ● qūㄑㄩˉ形声。字从虫从曲,曲亦声。“曲”是“直”的反义词,指“松弛(状态)”、“懈怠(状态)”,即非战斗的状态。“虫”与“曲”联合起来表示“非战斗状态的虫”。本义:野外自然生存的...
百度汉语_蟋蟀: 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因此,狭义上说,蛐蛐是泛指适合斗蟋的种类,而且斗蟋往往要比其他蟋蟀的叫声更加的清脆、响亮,所以,即...
1、蛐蛐不喜光,一般在夜间活动,养殖环境灯光要保持在比较昏暗的状态,同时蛐蛐处于昏暗环境会发出叫声,因而每天要3-4个小时灯光使其安静。2、蛐蛐适宜在20-25℃的环境生长,需将温度调控好,当温度低于10℃时,蛐蛐会进入冬眠状态。3、养殖过程中虽需要一定的通风条件和光亮度,但通风和通光口不宜直接对准养殖箱...
蟋蟀科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身油光锂亮,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蟋蟀科是世界...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每年秋末举行。斗蟋的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谈起斗蟋蟀,玩家们总会提到儿时斗虫的经历以及这项娱乐活动的悠久历史。但,这项活动大多与...
首先,我们来看学名。就常用的说法而言,"蛐蛐"通常所指的即是蟋蟀,属于跳蟋科(Gryllidae)家族;而"蝈蝈",则更多时候意味着蚱蜢,隶属于蚱蜢科(Tettigoniidae)家族。这两种昆虫因为其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早已经在专业领域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区分命名。其次,我们再来谈论一下这两类昆虫在外貌特征上的分别。普通...
蛐蛐 (1982) 导演: 尤磊 编剧: 冰夫 / 尤磊 类型: 动画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2 片长: 21分钟 又名: 促织 豆瓣评分 8.6 4199人评价 5星 44.8% 4星 41.5% 3星 12.8% 2星 0.5% 1星 0.4% 好于92% 短片 想看 看过 评价: 写短评 写影评 分享到...
蛐蛐=蟋蟀 它们分布极广,一般是栖息在草丛下、洞穴中,不会飞或者最多只能短距离飞行。蟋蟀多数体型娇小,身体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蝈蝈=螽斯 它是非常有名的鸣虫,螽斯总科是一个大家族,包括12科1万多种。螽斯的体型较大,较为凶猛,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灰色或深灰色。螽斯用翅膀摩擦发声,后足擅长弹跳,杂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