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县建置始于西汉,虹县故城位于五河县境内,唐初迁于夏邱(今泗县境内,本文称新虹县),这是史书确凿记载的,毋庸置疑。但故虹县在五河哪里?因无强有力的考古学佐证,还有疑问,不能定论。疑问在哪?故虹城,光绪《五河县志》仅说在县西,光绪《泗虹合志》云在新虹县南100里,宋代《方舆纪要》载在新虹县西70里,...
历史地名> 虹县 ①东汉改��县置, 属沛国。 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东晋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夏丘县置,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仁和集乡。贞观八年(634) 移治今泗县,属泗州。元和四年 (809) 属宿州。金属泗州。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废入泗州。
历史知识 > 虹县 西汉置,治今安徽五河县西。属沛郡。东晋后废。北魏复置,北周大象中又废。唐武德四年(621)于古虹城复置,属仁州。贞观八年(634,一作十三年)移治夏丘故城,即今泗县。属泗州,后改属宿州。金复属泗州。元属淮安路。明属凤阳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废。唐开元中,采访使齐澣开广济新渠,...
《元邳郡县志》:唐武德四年,于今县南百里故虹城重置虹县,属仁州;贞观十三年移于夏邱城,即今虹县(即虹县,今改泗州治),而故城废。计虹县南四十里即入五河界,则故虹城之在五河明矣。《光绪泗虹合志》第十九卷——辨伪:故虹县在今五河县西。《元和志》云:武德四年,在今虹县南百里故虹城重置虹县...
又名《虹县帖》 内容是米芾自撰并书的两首七言诗。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该帖具有明显轻重缓急,节奏感强, 用墨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妙手偶得之。 虹县旧题云: 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
古代的虹县是现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以下是关于虹县地理位置的详细说明:历史沿革:虹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景帝六年,当时封楚元王子刘富为红侯,治所在今安徽省五河县附近。王莽当政时废红侯国为虹县,后改名贡县,东汉时期又恢复为虹县。地理位置变迁:虹县的治所在历史上有所变迁,最初位于今安徽省...
虹县是现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以下是关于虹县的详细信息:地理位置:虹县东邻江苏省泗洪县,西接灵璧县,南连五河县、固镇县,北至东北与江苏省睢宁县、宿迁市毗邻。行政区划:泗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下辖3个街道和15个镇,总面积1857平方千米。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按杨守敬先生的考证,以“虹”字名县最早出现在晋代,后赵仍称“虹”,南齐始称“虹城”,梁又称“贡城戍”。唐贞观十三年,虹县移于夏邱,此后虹县之名一直沿用至清乾隆年间。故说五河称“虹城”是最符合史实的。注:“工虫”为一字,电脑字库无,故以二字代替。附:清道光、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工虫”:...
泗县,古称虹县、夏丘、泗州,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江苏省泗洪县,西接灵璧县,南连五河县、固镇县,北至东北与江苏省睢宁县、宿迁市毗邻。泗县,得名于泗州,清朝时期,古泗州淹没于洪泽湖,泗州治所迁至虹县,裁虹归泗,虹县降为虹乡。除泗州外,却很少有人知道,泗县还曾是潼州、...
米芾《虹县诗卷》|一气呵成,浓淡相宜 米芾《虹县诗卷》纸本,纵31.2厘米、横487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纸本墨迹卷,共三十七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虹县诗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两首自作七言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