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公主墓志铭》创作时间:贞观十年(636年),即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第十年。汝南公主是唐太宗的第三女,早逝。为了纪念这位公主,唐太宗命令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铭。虞世南的书法风格圆润秀丽,内含刚柔,既有王羲之的潇洒飘逸,又有自己的独特韵味。此作为草稿,更显萧散虚和,遒媚不凡。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
汝南公主是唐太宗第三个女儿, 名叫李字。汝南公主早逝。为了纪念女儿,唐太宗下旨,为公主书写一篇墓志铭,执笔者就是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弘文馆学士,授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他学识渊博、正直坦诚。唐太宗称其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词藻和书翰,在当时广为称颂。
虞世南书《汝南公主墓志铭》 虞世南(558-638年),字博施,浙江余姚人。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书法得隋智永传授,“初唐四家”之一。 此系李世民第三女墓志草稿,书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传世唯一接近虞世南书法的墨迹,因带米芾笔意,前人亦有“米临虞书”之说。虞世南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原作在宋代便是书法名...
但王世贞后来的看法有所改变,其后曾于《汝南公主墓志铭》后作跋:“此书虽妙极,戈法而不无襄阳结构,或即米所临,未可知也。”对此作明人李东阳说:“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习王氏书法所悟到的笔法。相传唐太宗学习王羲之书法,写到“戬”字时,虚其“戈”部令虞世南补写。魏徵见后...
《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
《汝南公主墓志稿》全称《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行草书,行书十八行,每行十二字至十五字不等。汝南公主为唐太宗女儿,早逝。其墓志为虞世南撰,即此草稿真迹。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
汝南公主,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了墓志铭。这份草稿,字迹萧散虚和,遒媚非凡。每个人在长期的书法练习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执笔和下笔方式,因此同一人写出的楷书和行书,尽管形态和结构有所不同,但在笔法和风格上总有一线贯通之处。虞世南的书法,既有欧阳询外露筋骨的刚强,又有内含刚柔的温婉。这种风格不...
其中虞世南的行书世人非常熟悉,他留下了非常多的经典作品,虞世南的行书书法特点圆融遒劲,外柔内刚,与王羲之、智永是一脉相承。我们可以看到虞世南的作品笔法非常有个性,他虽然是学习王羲之和智永,但他又结合了自己的个人特点,这个字看起来非常的舒服。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觉得虞世南的作品不错,请帮我...
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此墓志书法温润圆秀,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 虞世南此书,作于贞观十年(636)十一月,当时他已79岁了。以臻人书俱老,不激不厉的境界了。曾经米芾、郭天锡、王世贞、毕秋帆、...
大唐《汝南公主墓志》,此帖无款,传为虞世南书 汝南公主为唐太宗第三女,夭折于贞观十年(636)。虞世南为之撰墓志铭。此作前人多有着录。明代《戏鸿堂法书》、《墨池堂选帖》、《郁冈斋墨妙》、《玉烟堂帖》以及清代《滋蕙堂墨宝》、《经训堂法书》、《穰梨馆历代名人法书》等丛帖均予收入。这些帖本,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