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莽篡夺天下的汉代时期,先帝遗老失去了虎符,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铸造新的符文。献帝在曹魏时期失去了虎符,这件象征着皇权和统治的重要物品,最终成为外戚和宦官们的战利品。随着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虎符多次落入异族之手。即便是皇权的核心也未能幸免。在明朝的仓促时期,皇城的所有虎符不得不全部外放。之后...
虎符含义解释 虎符[ hǔ fú ] ⒈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例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佩虎符坐皋比者。——明·刘基《卖柑者言》 英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虎符,亦称兵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传说是西周时期的姜太公所发明,其外形呈虎状,所以称为“虎符”,也称作“兵符”。符身为铜质,有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存朝廷或君王,左半发给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两半符合拢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现存最...
在古代每当军事行动发生时,皇上都会派遣使臣携带着一种叫做“虎符”的信物来调遣军队。虎符通常由青铜或黄金制成,呈现出蜷伏虎形状,并被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留。只有当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时,持有者才能获得调遣军队的权力,下面展示的是一件出土文物,即虎符。有一些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
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守将的兵符,据说是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的。这个伏虎呈卧虎状,可一分为二,上面刻有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杜虎符是战国晚期秦国兵符,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它的姿势和阳陵虎符不一样,虎不再趴卧,而是呈行走状,而且这个虎符只有左半边,右...
一、虎符不容易被伪造。所有的虎符都分为两半,一半在君王手中,一半在调兵所在地的将领手中。需要调兵时,由使者或将领拿着君王手中的那一半虎符,调兵时,有专门的将领来查验虎符的真伪,当两个半边虎符能够完全吻合在一起,才会同意调兵。虎符这东西不是批量生产的,而是像做样品那样专业生产的,任何两个地方的...
虎符的作用和管理 虎符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信物,在野史中记载它起源于周朝,发明者乃姜子牙。因为当时周朝疆域辽阔,各地军队难以及时传递军令。为了提高军队的调动效率,姜子牙便设计了虎符这一凭证,用来代表皇帝的旨意,持有者可以调动军队。可是这小小的一枚虎符,又怎能证实是真是假?聪明的姜子牙自然也想到了对策,将...
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 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现存...
虎符是兵符的一种,是古代传达君王诏令、征调军队等的凭证。虎符最早出现于东周,秦朝时得以完备,因其形状像虎而得名。春秋战国时的虎符像奔跑的猛虎,上面有篆书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符通常为君王所持,左半符将帅所持。调兵时,使臣将右半符与将帅的左半符相合,再配以诏书、节等信物,方可调动军队。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