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助手 蘑菇战术是中国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创造的一种作战方法,其基本特点在于利用有利的地形与群众条件,同敌军在一个地区周旋。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蘑菇战术,即利用有利的地形与群众条件,以小部队与敌军周旋,使敌军达到十分疲劳和缺粮的程度,然后寻机将其歼灭的战术。这种战术与“运动战”有相似之处,都...
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蘑菇战术就是毛泽东在西北战场的决战中打败蒋介石的致胜法宝。毛泽东指挥西北野战兵团避开敌人的正面攻势,发挥我军熟悉地形特点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我们这边的优势,充分利用陕北的山涧沟壑同敌周旋,用“蘑菇战术...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彭德怀依照毛主席的“蘑菇战术”,同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在陕北高原周旋,经过三战三捷,共歼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沉重打击了胡宗南集团的嚣张气焰,挫败了国民党对陕北发动的重点进攻。蟠龙战役过后,我西北野战兵团由2.3万余人发展到4.4万余人。陕北三战三捷,充分体现了毛主席高超的战术思想,...
方形战术vs蘑菇战术 青化砭一战后,彭德怀说了这样的话,“青化砭这一仗,要不是在陕北,是很难打的。”这句话道出了彭德怀战术的精髓,那就是合理利用群众和地形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小股部队佯动,牵制敌方主力转圈,然后再用我方主力,歼灭敌方孤立或者突出出来的敌人。这是一种颇有陕北...
【成语】:蘑菇战术 【拼音】:mó gū zhàn shù 【简拼】:mgzs 【解释】:◎ [the tactics of “wear and tear”] 利用地形、和有利的群众条件同敌人周旋,将敌人拖垮并最后消灭的作战方法 ||| 利用有利的群众条件和地形同敌人周旋,把敌人磨 蘑菇战术 成语接龙 ...
【党史直播间】羊马河伏击战:运用蘑菇战术的范例 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取得青化砭伏击战胜利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急于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为粉碎敌军阴谋,西北野战兵团于4月14日发起羊马河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15师135旅。蘑菇战术显威,创造歼敌战机 青化砭战役后,胡宗南发现西北野战军主力在延安...
青化砭战役的胜利,是蘑菇战术的第一次成功运用,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正是因为老百姓的掩护和帮助,我军才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完成集结,最终取得胜利。毛主席接到捷报后,欣然写下“甚慰”二字,并指示部队准备打第二仗。胡宗南得知三十一旅被歼的消息后,恼羞成怒,企图集中兵力与我军决战。然而,彭总...
蘑菇战术是军事战略的高超指挥思想之一,源于《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和战争思想总结,而演变成为现实的“蘑菇战术”,其原理就是一种运动战,就是与敌人周旋,“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那么,能克敌制胜的法宝和经典战例究竟有多精彩。1947年3月初,蒋介石集结...
蘑菇战术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处在敌强我弱地位的中国人民军队所创造的一种作战方法。即利用有利的地形与群众条件同敌军在一个地区周旋,从而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将其歼灭的战术。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就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