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官名,俗称藩台、藩司等,清制为从二品。明代洪武初,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撤销行中书省,陆续设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但江苏则设二员。布政使主要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可通过特旨除授、廷臣推荐、吏部开列具题等方式选任。按清制,...
藩台[ fán tái ] ⒈ 职官名。明代掌理一省民政和财政的官员。参见「布政司」条。 引《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若爱看诗句,前时在此,有时同抚台、藩台及诸位当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诗,取来请教。」 藩台名字寓意 藩台名字寓指爱护、延续、自强不息、恭敬、忠贞、踏实之意。
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为布政使,俗称“藩台”,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为按察使,俗称“臬台”,正三品。都指挥使司的长官为都指挥使,正二品。这三个长官,虽然级别上有高低之分,但没有统属关系,各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朱元璋如此操作,意在削弱地方权力,避免疆臣在地方上坐大,威胁朝廷。但分权管理,也...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藩台是指边陲地区的城堡或要塞,也可比喻边疆地区的官员。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藩台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中,原意为边境的城堡或要塞,用以防御外敌。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边境地区的官员,特指在边疆地区担任职务的官员。藩台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责任,需要保卫边疆安全、...
“藩台”,一个负责一省财政、人事、民政的职务,由布政使担任,这样的职位在今天可比拟为省长。布政使不仅涉及财政的调度,还包括对地方行政的纵深管理。从这一角色可以窥见,清代对地方行政的细致管控与现代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在执行手段与科技手段上存在差异。再谈“府台”,即所谓的知府,管理一个类似于地...
藩台指的是布政使 清朝的藩台是布政使的尊称,上面提到过明朝初期一省设三司衙门,以布政使负责主管政务,虽然明朝的三司衙门互不统属,但是明朝官场有规定各省官员上奏折时要以布政使为首,这就意味着布政使在明朝时期实际上属于是一省的第一把手。而一省的最高统治者在古代有藩镇的意思,所以布政使在明朝时期就被尊称...
言归正传,通俗点来说,抚台就是巡抚,藩台为布政使,道台比较特别一些,它并非指一个官职,而是一类,无论是管理河道的、管理粮道的,都可称作“道员”。——巡抚的官位高于布政使,布政使则高于道员。那么为何巡抚实权高于布政使,布政使又高于道员呢?其实曾经的“封疆大吏”布政使,在明朝时只管民政、财政,但没有...
藩台,就是布政使,从二品官员,全省行政和财政 藩台也就是布政使,是仅次于巡抚的地方行政官员,在清朝之前督抚没有成为专职官员前,布政使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虽然在级别上跟巡抚一样都是从二品,但是二者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巡抚都会加兵部侍郎衔变成正二品,真遇到未加衔的从二品巡抚,二者在品级上真就...
在清朝的官制中,“制台”、“藩台”、“抚台”、“道台”等官职都是地方行政官员的称号,他们的职责与地位各有不同。 清朝的制台是指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也称为总督。总督负责管理地方的军政事务,统辖文武,是地方上的最高领导者之一。总督一职最早设立于明朝,后来在清朝成为常设官职。总督的职责包括统领军队、管理...
制台、抚台、藩台、臬台、学台、道台、府台等等,实际上就是清朝对地方官员的尊称。01制台:是对总督的尊称 总督是清朝在地方上的最高官员,有密折专奏权。例如湖广总督;主管1~3个省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协调几个省的各方面关系,达到以文制武、中央控制地方军事力量的目的。总督的官职级别为正二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