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 清宫旧藏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红(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
为使藏式陶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目前,西藏高原母亲工贸有限公司开展了藏陶颜色、品质、形状等方面的研究。该公司赴西藏各地传统制陶之乡请教掌握技艺的老人,从各地采集大量的陶土、陶石进行试验,将不同的陶土、陶石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用途不同的制陶原料。而绿釉、黄釉和棕色釉的成功研制也使藏陶摆脱了单一...
长2600毫米,宽1400毫米。安边镇安寺庙藏。清 忠义师表陶匾 长2600毫米,宽1400毫米。安边镇安寺庙藏。清 普济群生陶匾 长2600毫米,宽1400毫米。安边镇安寺庙藏。
汉绿釉陶羊圈 通长21.6厘米,通宽19.8厘米,通高8厘米。方形,两边作屋顶状,另两边中凹成弧形,直身平底。有屋顶的两壁,一面开三长方形孔,作窗;另一面阴刻长方形,内分两半,一平一内斜,应表示门。圈内有三只陶羊,作卧姿,羊身肥壮。里外施绿釉,泛铅,色淡绿泛青。雷州市博物馆藏。汉黄绿釉...
凭借着这份执着,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一直在传承现有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寻找藏陶的精髓,探索更多藏陶技艺。 藏式陶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壤巴拉藏陶也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是藏文化里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壤塘黑陶制作的历史告诉我们,其陶土取材于当地,选用海拔近4000米纯天然无污染的伏藏陶土,深藏在地底的陶土经过近...
藏陶里的古老神秘,可能就是在这样朴素的劳作和重复中,逃过了时间,被保留了下来。太阳即将下山时,平措开始用夹子翻动窑堆表面的干牛粪。牛粪的下面,一批崭新的藏陶就像几千年前一样,正在等待着出窑。这次采集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族陶器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关于藏族陶器的...
“遗”探究竟——壤塘藏陶 壤巴拉藏陶就地取材,选用本地海拔近4000米纯天然无污染的伏藏陶土。纯天然的陶土、纯净无污染的水源……还原陶艺最原始的颜色,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将蓝天白云融进了陶艺中。(视频由壤塘融媒中心提供)
尕朵吾咂藏陶 近年来,尕朵乡吾云达村按照“三整合四解放”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先后将全村草山、耕地、牲畜、古村落等进行整合,大力发展生态农牧民合作社,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22年产生效益74.65万元。在生态畜牧业发展趋于饱和,村两委班子研究集体经济的新出路,经...
藏陶的起源 陶器的发明是一个过程。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人们先将粘土涂在这样一些容易着火的容器之上以免被烧毁,以至后来他们发现单单用粘土本身即可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世界上便出现制陶术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说:“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
最让人好奇的是,这个品牌在制陶过程中引入了藏人的参与。这些藏人制作的陶器虽然粗糙、不完美,甚至有些不周全,但正是这种原始和神秘的感觉,给器皿增添了一种古朴简素的质感。这段视频来自YouTube,由NØRTH SEA AIR于八年前制作。看着这些藏人手工制作的陶器,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粗糙的手掌和温暖的内心。这些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