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药:藏菖蒲 中药藏菖蒲,别名: 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
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2~15mm。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 水菖蒲 石菖蒲与水菖蒲对比 左...
基地常年出售水菖蒲别名泥昌 水宿 茎蒲 湿地湖泊绿化净化水质 在线交易 72小时发货 少货必赔 破损包赔 源头工厂 江苏赫柏园林有限公司 查看详情 ¥70.00/千克 陕西宝鸡 石菖蒲提取物10:1 白菖蒲 藏菖蒲 植物提取物 厂家现货包邮 食品级 棕黄色 陕西博萃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年 查看详情 ¥0.09/株 浙江杭州...
中药名称:藏菖蒲 zangchangpu 中药别名:菖蒲、水菖蒲、白菖蒲、蒲剑、臭蒲、泥菖蒲、大菖蒲。 功效作用:温胃,消炎止痛。属消食药。 使用禁忌: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心经、肝经、胃经。 采收加工:栽种2年后即可采收。全年均可采收,但以8~9月采挖者良。挖取根茎后,...
现代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藏菖蒲具有安神镇静、抗惊厥和降温等作用。此外,尚有解平滑肌痉挛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甲基异丁香油酚、菖蒲大牻牛儿酮、芳樟醇、樟脑等,全草其他部位也含有挥发油。另尚含维生素、棕榈酸、菖蒲苷混合脂肪酸及糖。
藏菖蒲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藏菖蒲植物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
中药名: 藏菖蒲 类别: 藏药 民族药名: 秀斗那保 民族药名出处: / 药材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干燥根茎。 出处: / 功效: 补益胃阳。用于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 主治: / 基原信息 来源生物拉丁名: Acorus calamus L. 药物分类: 植物药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芽于...
藏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株高,根茎直径1-1.5cm,叶片剑形。其植株较为高大,根茎粗壮,直径通常在1至1.5厘米之间。其外皮颜色为棕褐色或黄白色,并散发出浓烈的香气。叶片呈剑形,以二列式的形式排列,基部相互紧密包围。叶片的长度可达50至150厘米,宽度则在6至15毫米之间,其中脉清晰可见。花茎的高度范围为...
藏菖蒲,这一源自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根茎为药用部位。藏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高大的植株和粗壮的根茎,其直径约为1至1.5厘米。这种植物的外皮呈现出棕褐色或黄白色,并散发出浓烈的香气。其叶片呈剑形,以二列式的排列方式生长,基部相互紧密包围。叶片的长度在50至150厘米之间,宽度则为6至...
藏菖蒲 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 功效作用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温 药味辛、苦 藏菖蒲 【拉丁名】 RHIZOMA ACORI CALAMI 【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