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古镇坐落于磅礴乌蒙、古彝圣地、奢香故里的贵州历史文化名城——大方,是国家藏羌彝文化走廊上的彝族小镇,是黔西北文化重镇,是一座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民俗体验、运动康养、演艺娱乐于一体的文旅古镇,是黔西北旅游精品线上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会客厅。奢香古镇景观 古镇位于曾经的罗甸王国都城。据《大定府志》...
汉时,古羌人因战争等原因,逐渐迁移到黄河中上游甘青草原生活,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一拨又一拨向西南地区迁徙,这也是今日之走廊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如费孝通所言,藏羌彝走廊“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今天在藏羌彝走廊普遍存在的关于数字“十三”的文化现象,极有可能正是走廊的古老文化遗存。▲...
清时期已经是“藏羌彝走廊”的衰落时期。这时期继续存在于藏羌彝走廊上的川边土司和彝区、羌区众土司,一方面由于对境内人民的残酷统治与剥削,激起人民的不满;另一方面,随着清政府“改土归流”的进行,土司势力逐渐遭到削弱,部分土司成为历史,仅少数土司仍然保留...
“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还包括一些地标性文化遗迹,如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印经院、格萨尔故里,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多民族共同供奉的大禹祭坛,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跑马山及其周围并存的多个宗教的庙宇文化、泸定县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等,都是“藏羌彝走廊”各民族在长期交流交往交融历史中...
藏羌彝走廊不仅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枢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新时期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促进藏羌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文旅融合有着从个体身份认同到民族...
诗人白玛曲真:藏羌彝走廊的抒情诗八首 诗人白玛曲真藏羌彝走廊的抒情诗白玛曲真第一首藏羌彝走廊的青石头还在,那些巨大的坚硬无比的桥墩,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后依然以山的姿势,站立两岸山水间流星,划过天际一轮新月,光芒如昨只是那奔腾不息的流水,早已轮回三生三世风,未曾停留过脚步在月色中,仍然有商旅忙...
“藏羌彝走廊”是对“藏彝走廊”概念的扩展与丰富。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主要指今川、滇、藏三省毗邻地带自北向南走向的山脉、河流构成的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还延伸至甘、青两省部分地区。该概念自提出至今,学界并没有明确这一走廊的具体边界。因该地域主要分布着藏语支和彝语支民族,故而称之为藏彝...
藏羌彝走廊非遗空间分布特征 (一)藏羌彝走廊非遗的类型结构特征 按照国发〔2008〕19号文件规定的非遗规范划分体系,将藏羌彝走廊非遗划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十种类型。
而这一次,藏羌彝文化竟然在三亚掀起了令人惊艳的“最炫民族风”,这场文化盛会注定让人耳目一新。藏羌彝文化本就深植于雪域高原与大山深处,千百年来,它们的历史与传奇都深刻地融入在舞蹈、音乐和服饰之中。正是这些传承数代的文化宝藏,在这个海风习习的三亚掀起了一阵别样的浪潮,让人们重新回味那种远古、自然与...
摘要:藏羌彝走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藏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其中,植根于藏族文化土壤的爱情长诗,是藏族历史上婚姻制度的一种艺术反映。 关键词:藏羌彝走廊;藏族;民间爱情长诗 一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80代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今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