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藏祸心(拼音:bāo cáng huò x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苞藏祸心”指心里暗藏着害人的主意;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苞藏祸心...
包藏祸心:郑国为求庇护与楚国联姻,公子围率领大军前去接亲 包藏祸心,意思是说心里暗藏着害人的主意。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从春秋中期开始,晋楚争霸便成为了天下的主旋律,而夹在晋国和楚国中间的郑国,则因国势衰微,只能夹缝中...
造句1:这种外表忠厚但包藏祸心的人,真是防不胜防!造句2:谁愿意同包藏祸心的坏家伙交朋友呢?造句3:我看这个人阴险狡猾,必然包藏祸心,最好小心提防。造句4:他们的建议不仅一钱不值,而且包藏祸心。造句5:他想骗你!他心术不正心机太深,你不是对手。你该清醒,他的笑是包藏祸心,陷...
包藏祸心 [ bāo cáng huò xī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āo cáng huò xīn ] 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主意。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例句 这种外表忠厚但~的人,真是防不胜防!
[成语解释]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成语出处] 《左传·昭元年》:“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正音] 藏;在这里不能读作“zànɡ”。[辨形] 祸;左边是“礻”;不能写作“衤”。[近义] 佛口蛇心 居心叵测 [...
这段故事,见《左传•昭公元年》。比喻外表和善,内藏恶意,或心中暗怀不良企图,就叫做“包藏祸心”。 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柳氏子》:“初与我为客侣,不怠包藏祸心,隐我血赀,悍不还,……” 上述故事中楚方代表所说的话,有“不宁唯是” 一句, 后来也成了成语,...
据俄媒《俄罗斯报》网站分析指出,在当今世界处于深度动荡时期,美国竟然主动对外公布了其核武库的规模,十分罕见。据分析,美国的目的如下:一是展示军事实力和核威慑能力。这其中又包含1.增强国际影响力:通过公布核弹头数量,美国向世界展示其核力量的规模和能力,以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种展示有...
这是伏寿自取其祸,没有治她的罪,已经够宽容的了!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故事,便是曹操伪造策书中的包藏祸心,意为心中怀着害人的恶意。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介绍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献帝建安...
南宋一尼姑是“双性人”,包藏祸心害上百人,真身识破,被斩立决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包含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上的健康指的是各个器官的健全与正常运转,心理上的健康指的是没有精神上的相关疾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疑是作为一个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了。但是人活在世界上就难免会遇到不健康的时候。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