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薛龙春以《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等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金奖。 二王以外: 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 薛龙春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10月出版 问:从书中看,您认为,今天书法创作的很多问题,仍与碑学有关? 薛龙春:碑学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清代三百年的书坛,这几百年,也出...
参与组织“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学者书家作品展”(南京, 2009:12)、“达其情性——六元学社作品展”(南京美术馆,2005:5)等。 附:我的几位大学老师(文:薛龙春) 我学书法非常偶然,尽管小时候在父亲的指导下学过几年柳字,中锋悬腕,藏头护尾,也像模像样,但因不明其理,终...
正是这份差异,让每一次的获奖作品都如万花筒般绚烂多彩,既有传统韵味的深邃,也不乏创新意识的闪耀。此刻,让我们屏息凝神,以一颗敬畏之心,共同揭开薛龙春先生获奖作品的神秘面纱,一同感受那流淌于纸上的笔墨韵味,体会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
薛龙春:字体杂糅有很多种定义。在北朝后期,杂合篆书、隶书与楷书于一碑的情况很多,如《李仲璇修孔子庙碑》,学者们的解释各不相同。但我这里说的杂糅不是杂合,是指一件作品有明确的字体,只不过其用笔或结构糅合了其他字体的一些特征。在本书第一章中,我从王铎、周亮工这对师生对字体杂糅的兴趣展开讨论,...
薛氏认为:一个人学问做好了,最后定能写好字,这我当然不能苟同,艺术与学术之间并不存在太多的“必然”。比较而言,艺术求“美”,学术尚“真”,一“情”一“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不过,我在否认“学问”对“写字”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并不完全否定“学问”对“写字”会起的作用。在薛氏身上,这种...
薛教授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他将探讨摩崖石刻在胜迹塑造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敬请期待!“知美学堂——中国艺术之美”系列大家讲堂第五季第四讲,将由薛龙春教授主讲《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薛教授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知名学者,兼任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iii] 参见薛龙春《看似寻常最奇崛》,《书法报》2003年6月23日。刘先生是十分严谨而谦和的学者,在后来一封给笔者的信中,他对自己的观点,以及可比性问题作了更进一步的论述:在南方,铭石书完成了隶书向楷书的转变,据目前出土的资料论,大约在刘宋时,不晚于五世纪70年代,而...
刊印与翻摹 | 薛龙春 黄易(1744—1802) 来源| 文汇学人 作者| 薛龙春 一件艺术作品的经典化,刊印与摹刻是重要的策略。无论是《兰亭序》《十七帖》,还是《集王圣教序》,都是在寿诸贞石、化身千万之后,才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一件碑刻如何成为经典(学术史的或艺术史的),也需要这样的过程。
人物简介: 一、薛龙春担任职务:薛龙春目前担任薛龙春法定代表人;二、薛龙春投资情况:目前薛龙春投资薛龙春最终收益股份为0%;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更新时间:2025-03-12关联企业1 担任法定代表人1 担任股东0 担任高管0 所有任职企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