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为桔梗科蓝花参属的植物。根细长,茎自基部多分枝,直立或上升,叶互生,花萼无毛,花冠钟状,蓝色,蒴果倒圆锥状或倒卵状圆锥形。种子矩圆状,光滑,黄棕色,花果期2-5月。分布于亚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以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30米至2800米的地区,一般...
蓝花参,中药材,功能主治为益气补虚,祛痰,截疟。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虚咳嗽,疟疾,高血压病,白带。别名 拐棍参、寒草、一窝鸡、娃儿草、雀舌草、罐罐草。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春、夏、秋采挖全...
蓝花参、蓝花草(《滇南本草图谱》),拐棍参(《滇南本草》整理本),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四川中药志》),鼓捶草(《重庆草药》),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闽东本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贵州民间药物》),寒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春、夏、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 目录 1 药用价值 2 形态特征 3 生长分布 4 采摘 5 药材性状 药用价值编辑编辑源代码益气...
每周一药之蓝花参 本期主角:蓝花参 中文学名:蓝花参 拉丁学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 DC. 别称:蓝花草、牛奶草、娃儿菜、拐棒参、毛鸡腿等 壹 它的样子 蓝花参为桔梗科蓝花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外面白色,细胡萝卜状,直径可达4mm,长约10cm。...
兰花参,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A.DC.的根或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益气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血,疟疾,瘰疬。形态特征 蓝花参,又名蓝花草、牛奶草、娃儿菜、拐棒参、毛鸡腿。多年生草本,...
蓝花参属(学名:Wahlenbergia Schrad. ex Roth)是桔梗科下一个属,约200种,主产南半球,其中蓝花参W. marginata(Thunb.)A. DC. 中国西南部至东部亦产之。草本;叶互生,很少对生或轮生,线形,稍有齿;花蓝色,钟状,生于一纤细、顶生或上部叶腋生的花序柄上;萼5裂,很少4裂,或在不正常的花上6...
蓝花参别名:娃儿草、细叶沙参 性味:味甘,性平蓝花参的功效与作用益气补虚,祛痰,截疟。 蓝花参主治治病后体虚,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虚咳嗽,疟疾,高血压病,产后失血过多,白带。用量15~30g。蓝花参选方1.治间日疟:蓝花参全草30~45g,水煎,日服2次,于疟疾发作前2~4小时各服1次。2.治疳积:鲜蓝花参15~...
蓝花参(中华本草) 【基源】蓝花参来源为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以根或全草入药。 【采集】 全株含白色乳汁。 根肉质细长,白色,形似参。 秋季采根,春、夏、秋采挖全草。 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平。益气补虚,祛痰,截疟。
蓝花参是桔梗科植物蓝花参的干燥全草。 蓝花参味甘、微苦,性平。 蓝花参的成分为挥发油、聚炔、三萜、甾醇、多糖等。其中,挥发油、聚炔是主要活性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蓝花参具有益气补虚、祛痰和截疟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蓝花参有抗炎、止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