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荨麻疹、酒糟鼻等慢性皮肤病,见面暗红、肌肤甲错、便秘者。银屑病皮肤干燥脱屑,合麻黄汤;皮疹色红如桃花,其人烦躁失眠,合黄连阿胶汤;身热汗出、唇舌红,皮损发红者,合犀角地黄汤,再加大黄、生石膏;抑郁失眠、肤色黄暗者...
蓄血病,又称血紫质病,其名称源于中医经典《伤寒论·阳明病》中的一句描述:“阳明证患者若出现健忘症状,则可能存在蓄血的情况。”蓄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瘀热交织,气机运行失常有关。它是一种以急性腹痛、皮肤出现斑疹、体温升高和精神状态狂躁为主要症状的热病范畴疾病。在现代医学中,蓄血病的症状与西...
中医太阳蓄血证见于什么病健康咨询描述:中医太阳蓄血证见于什么病太阳蓄血证,指的是外感热病,病邪入里...
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血相搏,而致瘀热蓄结于内,以小腹胀痛或胸痛、发热、大便黑、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或发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流行性出血热及外伤撞击等症状与蓄血病相类似者,可参考本证论治。 英文名称 stagnated blood disease 所属学科 中医药...
针对蓄血病的不同症状,可采取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1. 对于湿热壅盛的病例,表现为腹痛胀满、恶心欲呕、口腻纳呆、口渴不饮、体温升高但不明显、情绪烦躁。辨证为湿热内盛,治疗方针为清热祛湿,可通过药物调节以缓解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是辨证的重要依据。2. 肠道瘀滞的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固定...
《伤寒论》中蓄血证可分为轻证、重证和缓证三型,分述如下:①蓄血轻证(即桃核承气汤证):由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里,血热互结,停蓄于下焦少腹部位所致。因有形血热结于下焦,则少腹急结;心主血、又主神明,血热影响心神,则其人如狂;邪热在血分,膀胱气化正常,则小便自利。其结而轻浅者,可不药而血自下;...
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迟发性皮肤型患者可能会有过多的毛发。而对于肝性血卟啉病,除了皮肤症状,患者还可能伴随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腹痛和高血压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还会经历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这可能是脊髓神经病变的表现,可能导致截瘫或四肢...
3.13蓄血病.血劳.髓劳1避免使用对骨髓造血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氯霉素抗肿瘤药保泰松及解热镇痛药物对于凝血机制有影响的药物阿斯匹林等亦忌用 3.13蓄血病.血劳.髓劳 3.13蓄血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紫质病。 辩证论治 一、湿热壅盛证:539、香连平胃散 加味。 二、肠道瘀滞证:148、少腹逐瘀汤 加减。 三...
答:太阳蓄血证是太阳病腑证之一。因太阳病表证失治或者误治后,邪气不解,循经入里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的证候,谓之太阳蓄血证。 《伤寒论》论及太阳蓄血证的原文主要有106、124、125、126条。关于太阳蓄血证的成因病机,根据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124条“太阳病六七日……以太阳随经,瘀热...
蓄血证_时病 蓄血证为伤寒太阳腑证的另一种证侯。 【蓄血证】 伤寒太阳腑证的另一种证侯。主要表现为身热,神志如狂,少腹胀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是由表热随经入里,与血相搏,瘀热阻滞少腹,上扰心神所致。严重者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发狂,或身发黄,色瘀暗,脉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