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蒲辅周汇集伤寒及温病学说之所长,辨证分清伤寒及温病之区别,论治重视“表与透”及“存津液”之要领,故在温病学术上能有所建树。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处方用药以轻灵擅长,为医林所称颂;蒲辅周则效法叶天士,不但擅长轻灵,而且力求纯正;蒲辅周指出,“轻灵”是圆机活法、精简...
蒲辅周中我国医学界的一代宗师,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行医60余载。1888年,蒲辅周出生在四川省梓潼县一个中医世家中。“蒲氏中医”在当地非常有名,蒲辅周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七人,而他居长。因为他家经常接济周边贫苦人家,所以家境甚是清贫。蒲辅周七岁时开始在乡镇里上私塾,同时他的祖父还为他讲授医...
蒲辅周说:“单方、验方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因为有一个‘验字’。既然有效亦必有理。我们在:临床上就应通过实践加以总结,不要动辄开贵药、补药,因为药无贵贱。这样就能有所进益。”蒲辅周相当重视病人的客观反映,从中积累知识,他曾举一脾胃患者,腹胀,胸闷,不思饮食一个多月,形容消瘦,身倦。治疗多次无效,...
蒲辅周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对他人则是宽以待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哪怕到了晚年服用些滋补药物也从不用公款。他还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整理,撰写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语》、《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等多部极具价值的中医专著。
蒲辅周(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辩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蒲辅周先生是四川梓潼县人,清末光绪十四年生。先生出生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世家,尤其擅于治疗伤寒病,祖父蒲国祯创始“蒲氏中医”,父亲蒲显聪尽得家族真传,是为“蒲氏中医”第二代传人。祖上父辈皆以治病救人为业,为各路乡里人所知。蒲辅周先生家中有兄弟姊妹共七人,先生居长,家中以行医为生,因时常接济...
蒲辅周经验心得十则 蒲辅周,这位伟大中医学家,他的学术造诣高深,医术精湛。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诊务,亲自著述较少,实为遗憾。然而,幸得他生前对其子言传心授,我们得以窥见他的学术思想之一斑。现在,我们将其公之于世,以飨读者。在这十则精选的教诲中,蒲老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复杂...
蒲辅周对于温病的经验是:(1)摒弃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的论争他说,伤寒、温病首见于《内经》,谓热病皆伤寒之类;《难经》则日伤寒有五,直接把温病系于伤寒之下。《伤寒论》总结汉以前治疗外感病的经验,创立六经辨证的学说,为汉以后所宗,伤寒、温病并未严格分开,至金元开始提出温病不同于伤寒,明清两代温病学...
蒲辅周,现代中医学家,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的世医之家,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擅长治疗急性热病和疑难病证。他的中医理论主张和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蒲辅周的中医理论主张 治病求本,辨证准确:蒲辅周强调在治病时,要深入探索疾病的根源,准确把握疾病的性质、病位、...
当时的穷人有病症,没钱看不起,所以只能无奈等死。但是蒲辅周总是记得他的前辈的教导:“医者仁心”。成年之后,他更名为“辅周”,意是协助穷人,协助拿不出钱的患者。20世纪末50中期,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全国各地有所不同程度地发生。当时,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之后不久,卫生水准还不够先进,疗法和设备还不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