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蒲类津》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戍边时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二句言诗人黄昏远望,禁不住客愁涌上心头;中间六句写边塞景色,诗人的豪情壮志便在这荒凉的边疆景物中引发出来;最后四句由见闻的描写转而抒发诗人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全诗通过对征战生活与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格调悲凉...
注释:次:在途中停留。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译文: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流来。 注释:南属:向南延伸。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夕次蒲类津(一作晚泊蒲类)》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之一,作品简介: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骆宾王随军征战到蒲类津(今新疆巴里坤湖东南岸),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辗转征战的境况。诗词正文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从此他在西域从军长达三年,成为真正从军并来到边塞的诗人。有一次行军来到庭州蒲类县,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便驻扎在渡口。他举目四望,心情复杂,一首诗歌便在此时酝酿而成。《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
在这点上,骆宾王的贡献更为突出。他亲身经历了久戍边疆的生活,用诗歌来尽情讴歌。这个前所未见的广阔天地,带给诗人的感受是那么新奇,边地生活,扩展了诗人的视野,边塞诗也扩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夕次蒲类津》为代表的这类题材作品的出现,从思想内容上给初唐的诗坛注入了一派生机。
《夕次蒲类津 / 晚泊蒲类》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写下这首诗。
译文: 两相争锋以后就难以回到和平时期了,漂泊在外的将士们都想要早日归家。 山上的道路依然被南部势力把持着,只有河水自在的流向了北方。 夜晚的寒风凌冽非常,天上的弯月照耀着这个寒冷的边疆。 征战时期即使吃饭的时间也无法得到休息。 前线的战士们奋勇拼杀,而那些将军却可以等着加官进爵。
夕次蒲类津(一作晚泊蒲类)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骆宾王xī cì pú lèi jīn yī zuò wǎn pō pú lèi夕次蒲类津(一作晚泊蒲类)èr tíng guī wàng duàn,wàn lǐ kè xīn chóu。shān lù yóu nán shǔ,hé yuán zì běi liú。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
夕次蒲类津(一作晚泊蒲类) 朝代:唐代|作者: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作者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