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种壳 Pú Zhǒnɡ Ké 别名地蒲壳、扁蒲壳 功效作用利水消肿。主面目四肢浮肿;膨胀;小便不通 英文名pericarp of Hispid Bottle Gourd 始载于《药材资料汇编者》 毒性 归经 药性寒 药味苦、淡 【异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植物形态详"瓠子"条。
蒲种壳 别名:地蒲壳、扁蒲壳 性味:味苦、淡,性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蒲种壳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 蒲种壳主治 主治面目四肢浮肿,膨胀,小便不通。 蒲种壳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2~15g。 蒲种壳药用部位 为葫芦科植物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植物形态详"瓠子"条。
名称蒲种壳(Pú Zhǒnɡ Ké) 英文名pericarp of Hispid Bottle Gourd 别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 功能主治①《苏州本产药材》:"利水,消肿,治腹胀。"②《药材资料汇编》:"治面目四肢浮肿,大水(腹)胀满,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钱。
蒲种壳的性味苦、淡、性寒,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面目四肢浮肿、膨胀、小便不通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关于蒲种壳治疗水肿的案例: 张先生,45岁,患有慢性肾炎,长期出现面目浮肿、下肢水肿的症状。经过医生的诊断,张先生被确诊为水肿病。医生建议张先生使用蒲种壳煎汤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张先生的病...
蒲种壳的炮制方法 蒲种壳又名地蒲壳、扁蒲壳。载《药材资料汇编》。系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ida(Thunb.)Hara老熟的干燥果皮。产地在立秋至白露,采取老熟果实,剖开除去种子,晒干。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刷净,润软,切成小块,干燥,筛去灰屑。
蒲种壳 Puzhongqiao PERICARPIUM LAGENARIAE HISPIDAE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var. hispida(Thunb. )Hara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除去种子,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弯曲,长40cm或更长,破碎者成不规则片状,直径约8cm,厚3 ~ 4mm。外表面黄棕色,光滑;内表面...
蒲种壳 (本站不涉及文章中商品销售,敬请周知。) 【出处】《药材资料汇编》 【拼音名】Pú Zhǒnɡ Ké 【别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立秋至白露间,采取老热果实,剖开除去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
蒲种壳的功效与作用是:利水消肿。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面目四肢浮肿;膨胀;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2: 煎汤,12-15g。 【各家论述】 1.《苏州本产药材》:利水, 消肿,治腹胀。 2.《药材资料汇编》:治面目四肢浮肿,大水(腹)胀满,小便不通。
药材名称蒲种壳 汉语拼音pu zhong ke 文件原文《上海市中药材标准》、《中华本草》 英文名pericarp of Hispid Bottle Gourd 拉丁文名Pericarpium Lagenariae Hispidae 原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药材别名地蒲壳;扁蒲壳 药材基原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