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秦二世元年八月,当时陈胜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 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徐公连连拜谢,问道:“您为什么表示哀悼?”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
才能不亚于陈平的蒯通,原本向韩信所献的计谋,的确是攻守自如精妙绝伦的好计,足可决定天下大势的走向,至少可以确保韩信的结局不会那么悲惨。只可惜蒯通服务的主子韩信,并不是君王之才,就是雄霸一方的军事大佬罢了。所以,没有跟对人的蒯通没有陈平的幸运,只得悲情离去。还好的是,蒯通的命运最终还算不错。当韩...
蒯通,本名彻,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而在《史记》、《汉书》中被记录为“蒯通”。他是秦末汉初的纵横家、辩士,出生于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也有说法称他是齐人。 历史背景: 在秦末时期,蒯通与齐人安其生交善,安其生曾向项羽献策但未被采纳,后来项羽想封此两人,但两人都拒绝了封赏。 楚汉战争初起时(...
蒯通条分缕析道:“如果您归降后被杀,其他边城守将得知‘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据城死守,使义军遭受重大损失。武将军承诺:您若归降,他将以黄盖朱轮的车来恭迎您。到时,您可以在燕赵边界驰骋炫耀,使边城诸将奔走相告‘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共同加入反抗暴秦的伟大事业!”徐公心悦诚服,同意归降,“具...
蒯通对韩信推心置腹贡献智慧,“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的确是用心良苦。凭借韩信的军事才能,以齐国为根据地,率领燕赵两国,完全有能力调停楚汉之间的争斗。但是,韩信不肯背叛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因为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蒯通继续劝说韩信三思,用张耳、陈余的例子,说明“...
从《汉书》上看,蒯通最早的身影出现在陈胜吴广起义事情。当时陈胜吴广起因,派手下大将武臣带兵经略燕赵之地。蒯通自告奋勇的劝说范阳徐公开城投降,然后又以此为案例劝说了燕国旧地三十多城池投靠武臣,因而立下大功,成为武臣身边的重要谋士。这段故事基本上表现的还是蒯通高超的辩才,还未涉及到他成名的权变阴谋之...
蒯通本名蒯彻,汉武帝时,为避刘彻的讳,史家将彻改为通,从此,蒯通之名就流传千古了。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蒯通是赵地范阳,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定兴县人,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派武信君武臣进攻赵地,武臣自白马津(河南滑县)渡过黄河北上,一路兵锋甚急,蒯通得到消息后,那颗年轻的心就躁动起来...
蒯通:“一计可定战乱,一言可乱诸侯”的秦末汉初第一纵横家 说起秦末乱世的谋士啊!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张良、陈平、以及“倔老头”范增等人;但是,熟悉这一段历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到刘邦建立西汉之初的这一段时间内,其实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谋士,活跃于华夏大地的历史舞台上。他曾经仅...
蒯通给韩信谋划了什么计策?蒯通又是谁呢?话说汉四年(前203年),项羽与刘邦在荥阳拉锯战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兵疲粮竭、百姓怨望。形势逆转,项羽逐渐处于下风。韩信平定了齐国、赵国以及燕国,项羽心腹大将龙且支援齐国时兵败被杀。既然武力不能解决,项羽又“使盱眙人武涉往说淮阴侯”。岂料,韩信竟然不听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