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38号,原为石虎胡同7号、8号两栋建筑;其中,石虎胡同7号始建于明初,清代改建为右翼宗学;石虎胡同8号始建于清代,后称”毓公府“。民国五年(1916年)10月,石虎胡同7号与8号合并为一处,国立蒙藏学校搬迁至此;1951年,改为中央...
1924年秋,李裕智、多松年、孟纯、王秉璋、佛鼎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蒙藏学校党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1925年9月,奎璧、乌兰夫、赵诚、高布泽博、云润、贾力更等,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李大钊...
1924年秋,李裕智、多松年、孟纯、王秉璋、佛鼎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蒙藏学校党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1925年9月,奎璧、乌兰夫、赵诚、高布泽博、云润、贾力更等,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李大钊...
蒙藏学校旧址,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院,包含东、西两个院落。东院自明永乐年间起便作为常州会馆存在,后历经清时的右翼宗学与民国时的松坡图书馆的变迁。而西院,从清康雍时期开始便是傅伯府的府邸,之后又更替为绵德府(贝子府)、毓公府,并在1916年租借给蒙藏学校作为办学场所,于1928年正式...
北平蒙藏学校是1913年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在清代咸安宫三学及理藩部蒙古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培养训练蒙、藏等民族人员的学校,简称蒙藏学校,亦称蒙藏学堂。沿革 先后隶属于蒙藏院和蒙藏委员会。校址在北京市西单石虎胡同。1918年改为蒙藏专门学校,后停办。1923年恢复。“五四”时期,该校...
在蒙藏学校旧址东院吉林体验区,庞氏满族油茶面制作技艺传承人庞明将现场演绎传统油茶制作,观众可在此品尝香气四溢的“庞氏满族油茶”,体验传统油茶面的铁锅炒制技艺。古韵新声非遗代表。赵家古筝艺术,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古筝技艺,源于山东古筝艺术,首次将山东古筝与东北地区民间艺术相结合,既是对山东筝派传统技法...
《蒙藏学校》是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的原创舞台剧。2025年2月28日,《蒙藏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大剧院上演。创作背景 西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传播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之一,诸多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高君宇、缪伯英、邵飘萍等革命先驱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在北京西单的繁华街区,隐藏着一处古朴的建筑——蒙藏学校旧址。这座灰瓦青砖的院落,如今已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孕育了内蒙古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北京蒙藏学校旧址蒙藏学校,创立于1912年,是北洋政府专为蒙古...
蒙藏学校是1913年由中华民国蒙藏院在北京创办的少数民族教育机构,其旧址位于北京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院,是中国近代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中传播的早期阵地。该校以培养科学人才为宗旨,打破封建教育传统,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革命干部,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工作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