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奶门是指蒙牛、伊利、圣元三个奶制品企业相互斗争的事件。事件发展 把蒙牛、伊利、圣元三个奶制品企业搅和到一起,说这三家互施黑手,操纵舆论,陷竞争对手于不义。真好似京戏名剧《三岔口》,怎一个乱字了得。10月20日,蒙牛正式回应:未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并称将保留将之前的诽谤、中伤事件真相公诸于众的...
三聚氰胺啊,这么快就忘了么,还是说只有我这种老东西才知道,本来是要跟三鹿放一起摆着说的,那时候我上小学,在那个信息不那么发达的年代能引爆舆论,我家附近的沃尔玛还短暂下架了蒙牛伊利的牛奶,以前每天早上我妈都会给一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换成了晨光每日送的鲜奶,到现在我们家里人都不喝蒙牛伊利的牛奶,这种事...
1. 2020年7月8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篇揭秘蒙牛伊利公司不当行为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文指控这两家知名乳制品企业存在产品质量不达标、添加化学物质和欺诈消费者等问题。2. 该文章发布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要求作者删除原文并公开道歉。这一事件凸显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儿童健康的...
但这些都不是最毒的,恐怕蒋卫锁最想不到的,是这起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没有提高国内奶制品水准,反倒成了蒙牛和伊利降低奶制品质量的借口。2010年,蒙牛和伊利宣称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往牛奶添加工业原料,所以无法提高奶源质量和制奶技术,就降低了检验标准。结果一降,就是世界最低。蛋白质含量由旧国标的不低于2.95...
1. 被曝出卫生条件较差,这件事情是真的。2. 中国两大乳品巨头蒙牛和伊利被指有六大罪状,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但相关文章随后被封杀。3. 历史上每次乳制品事件都会触动中国人的敏感神经,这次也不例外。4. 这些罪行显然对消费者声誉和利益有影响,但在舆论风暴中,蒙牛伊利未受处罚。5. 2005年至2008年...
近日,一篇名为《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下称《六大罪状》)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一时间 “蒙牛”“伊利”纷纷陷入舆论漩涡。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安全性一直高度敏感。即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很快出来辟谣,但公众之于此事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我们喝...
这里暂不去讨论文章里的是是非非,不过伊利和蒙牛多年恩怨情仇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奶业的撕逼史。两人的爱恨情仇要从许多年前的内蒙回民奶食厂说起。1983年,33岁的郑俊怀从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的位置上调任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任厂长,上级领导的用意很明显,想看看这位人称“鬼点子多”的郑俊怀能不能把这家濒临倒闭...
蒙牛伊利牛奶事件指的是2011年前后涉及蒙牛、伊利等中国主要乳制品公司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丑闻。这些事件主要包括牛奶中检出超标的有害物质,以及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原料生产乳制品等。详细来说,这一事件的爆发起源于多起针对蒙牛和伊利的负面报道。例如,有报道称这些公司的部分批次牛奶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三聚...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蒙牛产品被下架,公司股价不断下滑,蒙牛和 伊利 被下架的产品货值高达64亿,预计造成36亿的亏损。一天内蒙牛在香港股市的市值就暴跌了60.25%,牛根生等高管股票一天内损失49.4亿。同时,金融危机的冲击让整个市场环境恶化,蒙牛销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