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葛弘毅在《淄水千方》中认为,“蒙汗药”即“蒙汉药”,意思是能使汉子昏迷的药物。明初《普济方》里还载有治疗蒙汗药的方子:以白扁豆“治蒙汗毒,目瞪不能言,如醉。”据此可知,蒙汗药是一种使人达到醉姿呆态的药物。明末梅元实的《药性会元》是最早记载蒙汗药药方的:“曼陀罗花、川乌、草乌合末,即...
日本学者丹波元简和田宗俊从音韵学的角度,认为“蒙汗”为汉字“闷”的反切,此说开辟了音韵学介入的先河,颇有影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蒙汗有“使汉子蒙昧昏迷”之意,这是一种简单化且最直面的解释,从者不多;另外有学者认为,“蒙汗”通“瞑眩”一词,亦是音韵角度的阐释,亦未得到广泛认可;少数人认为,...
蒙汗药,多见于古典白话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蒙汗药为粉末状,多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蒙汗药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里,梁山好汉晁盖等人为智取生辰纲,用蒙汗药下到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