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书法原文 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书法鉴赏 1052年,纸本,纵22.7厘米,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
北宋 蔡襄《蒙惠帖》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惠帖》尺牍,1052年 纸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惠帖》为蔡襄行楷代表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版...
宋·蔡襄行书《蒙惠帖》,尺牍,纸本,22.7×1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元1052年作,取法晋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又参以颜真卿书体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蔡襄(1012-1067年),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号莆阳居士,福建仙游人。蔡襄主持建造了中国...
北宋蔡襄的《蒙惠帖》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作品名称:《蒙惠帖》。作者:蔡襄。创作时间:公元1052年。形式:行楷作品。尺寸:纵22.7厘米,横16.5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蒙惠帖》取法自王羲之的《兰亭序》,同时又融入了颜真卿书体敦厚沉稳的成分。这种融合使得作品既具备了《兰亭序》的流畅与优...
📜 蔡襄的行书尺牍《蒙惠帖》是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纸本,作于1052年,纵22.7cm,横16.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为:“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自然的韵味和温润的气息。🖋️ 蔡襄以其精湛的行书技艺,将这份感恩与问候之情表达得淋漓尽...
北宋蔡襄《蒙惠帖》,尺牍,纸本墨迹,宽 22.7cm ,高16.5cm ,行楷,四行24字,约书于公元1052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蒙惠帖》取法二王,又参以颜鲁公的敦厚沉稳和宽博疏朗的特点,形成了温淳婉媚、遒丽天成的风格,为蔡襄书法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备受推崇。蔡襄(1012-1067),字君谟,工书善画,尤以...
相比宋四家的其他三位,蔡襄的书法算是比较老实的。那么,从取法源头上讲,蔡襄又是学的谁呢?咱们还是以上面介绍的那篇《蒙惠帖》为例。如果你仔细分析单字的话,你能发现,这里面多少带有一些“二王”的气息。当然了,但凡是名家高手,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谁又能绕过王羲之呢。只不过,蔡襄的行书,不光有类似...
《蒙惠帖》是蔡襄《自书诗札册》之三,此册是蔡襄传世书作的重要汇集。本幅八开,题跋一开。兹按石渠著录顺序,冠以习用帖名,分别述之。 《蒙惠帖》。行楷书四行,书札。内容为鸣谢赠花。上款“公谨太尉”,据考为作者友人李端愿。治平初年,他除醴泉观察使“奉祠”闲居在汴京,蔡襄则任职翰林院,二人来往很勤...
蔡襄《蒙惠帖》,纸本,尺牍,纵22.7cm,横16.5cm,1052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蔡襄行楷《蒙惠帖》取法“兰亭序”,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蔡襄是书法由唐人“重法”向宋人“尚意”转变时期重要的过渡性的人物,他为尚意书风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
蔡襄的行楷《蒙惠帖》创作于北宋年间,大约在公元1052年左右,彼时的蔡襄正值壮年,书法技艺已臻成熟。作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茶学家,蔡襄的书法深受世人推崇,被誉为“宋四家”之一。《蒙惠帖》是蔡襄写给友人李端愿(公谨太尉)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蔡襄对友人赠送水林檎花的感激之情,并致以问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