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是蒙古族民歌锡林郭勒风格区最具代表性的部族区域支脉。其结构庞大、开阔舒展,音域跨度大,装饰技巧精美复杂,尤其以悠长的气息、高音区泛音演唱法著称,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典范之一。代表作品 代表作:《金翅鸟》《呼仍陶鲁盖山影》《乌力岭》《旷野中的蓬松树》《都仍扎那》《微风》...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以真声唱法为主,是最接近自然的声音。在蒙古长调里,除了旋律本身所具有的华彩装饰(如前依音、后依音、滑音、回音等)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
长调是蒙古族的一种歌曲体裁,其特点为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2005年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代表作品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C项正确。A项:《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短调的代表作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银杯》,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
《蒙古长调民歌》根据蒙古长调歌曲的历史发展和音乐型态的现状,一般学者认为“长调”是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为野外放牧及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大多采用散板,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亦各不相同。 长调的基本...
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项目保护单位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新巴尔虎左旗美术馆、新巴尔虎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传承保护 2023年...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拉苏荣介绍,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
[民歌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八面松布尔山》 演唱:阿木古楞 选集 更多 《民歌中国》 20250324 山歌不唱不开怀 《民歌中国》 20250323 山歌不唱不开怀 《民歌中国》 20250322 山歌不唱不开怀 《民歌中国》 20250321 山歌不唱不开怀 《民歌中国》 20250320
为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提升文化养老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陀老干部”微信公众号遴选了杨荫稚老师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老普话非遗”专栏陆续登载。今天推送第四讲《蒙古长调民歌》。 蒙古 ● 长调民歌
敖包调,蒙古族长调之一,多见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总称,其形成主要受蒙古长调和蒙古族音乐两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重唱”的演唱形式。敖包调由敖包、唱词、唱腔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独唱形式,歌词大多以五字句为主。多为歌颂英雄、歌颂美好生活的内容。由于敖包调具有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