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我们天上见 蒋雯丽 著 更新时间:2021-01-05 18:03:14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第36章 后记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姥爷和我,一个九十岁,一个十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扶持我长大,我陪他走完人生的路。一个生命像小树一样长高,长壮实,一个生命却像一棵...
这完全不是我最后一次在医院里见到的那个插着氧气管,满嘴涂着紫药水的姥爷,那个被绑在床上,眼神空洞的姥爷。这也不像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那红润的面颊不是化妆化出来的,那个年代还没有这项服务,并且,姥爷是从医院的太平间直接拉到这儿来的。 那为什么他是这样的慈祥可亲,一副天使般的面容?他的面颊白里...
比较安全,更多的还是对姥爷的信任。 姥爷指着这些挂在铁丝上的咸鱼咸肉,笑嘻嘻地对我说: “它们替我们家显富呢。” 他只是去了天上,我们终将在天上相见。 感人至深:蒋雯丽回忆童年与姥爷相伴生活的点滴记忆,书写中国人“润物细无声”式的亲情表达。 经典新版:2021年全新修订版,蒋雯丽时隔八年对全书进...
姥爷,我们天上见 文| 蒋雯丽 ■不能火葬 姥爷的临终遗言是:不能火葬。 为了给姥爷弄一口像样的棺材,毫无积蓄的妈妈,只能卖掉姥爷的盆景,来付棺材钱。 那是1979年,已经不允许土葬了,一切必须秘密进行。爸爸在郊区的山上,给姥爷找到了土葬的地方。城里已经没有人做棺材生意了,...
人的记忆常常是由一幅幅的画面组成的。在姥爷去世后的很多个冬天,每当我穿上那件棉袄,炉火边仔细刷泥巴的姥爷便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件棉袄我穿了很多年,前襟的下摆上,也一直有一块刷不掉的泥印子,每当看到那个泥印子,我便泪水涟涟。 以上节选自蒋雯丽著《姥爷,我们天上见》 他只是去了天上,我们终将...
文 | 蒋雯丽 南京回来不久,我遇到了一个重大抉择:跟姥爷分床。 从两岁开始,我就不再跟妈妈睡在一起了,而是搬到姥爷的大床上,跟姥爷一起睡觉。 姥爷的大床是个西式的双人床,在卧室的拐角靠墙摆放着。 那是个棕床,有弹性又透气,但是不耐用。薄薄的一层棕,交错编织在一起,像一只巨大的网。有点像...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蒋雯丽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蒋雯丽是家中的老三,在她出生的时候,姥爷就已经八十岁高龄了,包括雯丽这个名字,也是姥爷给它取的。蒋雯丽是姥爷带大的,在这本《姥爷,我们天上见》里,她回忆了童年里与姥爷相伴生活的点点滴滴,书写中国人“润物细无声”式的...
日前,蒋雯丽全新修订版《姥爷,我们天上见》问世:她回忆童年与姥爷相伴生活的点滴记忆,书写“润物细无声”的中国式亲情。图:蒋雯丽,新插图翻拍 蒋雯丽时隔八年对全书进行逐字打磨 荧幕之上,蒋雯丽是获奖无数的表演艺术家。荧幕之下,她是用心对待生活的智慧女性。她把与姥爷朝夕相处13年的点滴记忆,拍摄成文艺电影...
文| 蒋雯丽 来源:读者(百家号)|《姥爷,我们天上见》 姥爷的临终遗言是:不能火葬。 为了给姥爷弄一口像样的棺材,毫无积蓄的妈妈,只能卖掉姥爷的盆景,来付棺材钱。 那是一九七九年,已经不允许土葬了,一切必须秘密进行。爸爸在郊区的山上,给姥爷找到了土葬的地方。城里已经没有人做棺材生意了,只好托人到乡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