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团队成员慌乱地,将蒋筑英抬到急救车上,医生的诊断是心脏病发作,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立刻进行了抢救。蒋筑英躺在病床上,意识逐渐模糊,他的心里,只剩下对家人的愧疚:路平的生日,他无法亲自为她庆祝;路全的自动铅笔,他也无法兑现承诺。突发疾病 蒋筑英的病情急转直下,几小时后,家人和同事终于...
蒋筑英去世10年后,他的事迹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他的奋斗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弘扬。参考资料:1.人民日报.民族脊梁:“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蒋筑英:甘做追光路上“铺路石”3.中央电视台.劳动者的足迹——《忠诚筑英》4.人民网.蒋筑英---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5.新华网.“知识分...
《蒋筑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传记片,由宋江波执导,巍子、奚美娟主演,于1992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为光学事业献身的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蒋筑英短暂却光彩绚烂的人生故事。剧情简介 蒋筑英为了追随他敬慕的王大珩教授,从杭州来到长春。他刻苦学习,才华横溢,掌握了五门外语,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年光学专家。他为人正直...
蒋筑英,中国著名光学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的一生短暂而璀璨,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蒋筑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北大期间,他不仅认真学习专业课,同时还掌握了英、俄、德、日、法等五门外语。在校期间的11...
党史人物 蒋筑英 01 党史人物—蒋筑英 蒋筑英(1938年8月1日-1982年6月15日),浙江省杭州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1956年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考取著名光学家、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的研究生,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光学传递函数研究工作。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由于过...
6月15日下午5时3分,因抢救无效,蒋筑英在医院去世,终年43岁。 作为中国光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中年科学家,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当代知识分子的奉献之歌。蒋筑英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蒋筑英,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辛勤探索、忘我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成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52页 蒋筑英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个旧职员家庭,1956年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考取著名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
1982年的时候,有个搞光学研究的叫蒋筑英,他打算要去成都出个差。在出门前,他老婆路长琴跟他说:“你得记得在咱闺女生日前回来啊。”他们儿子呢,也一直盼着他爸能带回一支自动铅笔。没过几天,蒋筑英因为工作太拼命,在成都不幸离世了,那时候他才44岁。他没能赶上女儿的生日回家,也没能给儿子准备好之前答应...
“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这是蒋筑英常挂在嘴上的话。这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集体心声,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蒋筑英,一个闪亮的名字,永远光照中国。01 1956年,杭州学生蒋筑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同学的印象中,他长得最高,非常乐观,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笑容背后,是他不为人知的辛酸。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