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萼葱臭木产自西双版纳勐海。主要价值 木材坚硬,可作建筑、农具用材。种子油可用于工业。栽培技术 造林季节最好选在3、4月份。最迟不宜超过6月份,宜在小雨或雨后栽植.苗木在上山前10天停止施肥和减少淋水次数,并对苗木按大小进行分级及喷药防治病虫害。栽植时小心将薄膜袋撕掉、放直、压实。抚育管理 造林后...
葱臭木属的植物特征显著,通常以乔木或灌木形式出现,其树皮常散发出葱的气味。叶的排列形式多样,可以互生或对生,叶形则为奇数或偶数羽状复叶,小叶边缘通常平滑,但幼嫩时可能带有齿或缺刻。叶面常有透明腺点或细小的疣状突起。花序结构丰富,通常形成圆锥花序,位于当年生叶或先年脱落叶的腋下,偶尔也...
中南半岛上,葱臭木属的分布也较为常见,数量大约为10种。新喀里多尼亚的分布更为特别,这里竟有18—20种之多。萨摩亚群岛也发现了葱臭木属的一种。在中国,葱臭木属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地区,其中云南地区的分布尤为突出,大约有10种,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葱臭木属的分布...
从皮孔葱臭木中分离得到3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属于甘遂烷型三萜、齐墩果烷型三萜和甾体等化合物,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从光叶巴豆中分离得到35个化合物,它们分别属于半日花烷型二萜、倍半萜、木脂素和黄酮等化合物,其中16个为新化合物。 从杯萼葱臭木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主要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甾体、黄酮类...
皮孔葱臭木(学名:Dysoxylum lenticellatum),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0-30米;小枝干时灰褐色,被微柔毛,有小皮孔,叶痕明显。产于云南景东、西双版纳等地。具有药用价值。形态特征 皮孔葱臭木,落叶乔木,叶互生,叶柄和叶轴长25-30厘米,被微柔毛,有皮孔;小叶9-11枚,对生,膜质至纸质,卵圆形、椭圆形至倒...
墨脱葱臭木是产于西藏墨脱的乔木,生于海拔800-860米的山坡阔叶林内和林缘。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幼嫩小枝淡褐色,老枝稍具光泽,有淡黄褐色皮孔。叶柄、叶轴长10-20厘米,被微柔毛;小叶5-9,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椭圆形,先端突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最下的小叶长5厘米,宽2.5厘米...
葱臭木是一种乔木,高度在3至13米之间。小枝的颜色为褐色或红褐色,表面无毛。叶长约为40至60厘米,小叶数量在3至6对之间,互生排列。叶的形态为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9至)25至35厘米,宽(5至)8至1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无毛。侧脉数量为8至15(至20)对,上面稍下陷,...
杯萼葱臭木,属Dysoxylum Bl.,番龙眼、葱臭木科Meliaceae,新拟种名木(新拟)皮孔葱。中文名称为杯萼葱臭木,这一名称源于植物学名的翻译,将拉丁名Dysoxylum cupuliforme H. L. Li(1944); How et T. Chen(1955)翻译成中文。杯萼葱臭木,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它属于Dysoxylum属,番龙眼科,...
目的对皮孔葱臭木 Dysoxylum lenticellatum茎干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RP-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 豆甾醇(2),3-oxo-24,25,26,27-tetra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