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早晨,董振堂接到中革军委命令:“第5军团9日渡江,并务于当日渡完。”董振堂命令37团继续坚守阵地,其他人员包括伤病员快速向皎平渡口方向前进,下午,由侦察连换防掩护,37团也撤出阵地,在大雨滂沱中追赶部队。侦察连也是边打边撤,至9日黎明时分,5军团全部到达皎平渡口,依次跟进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
到最后,董振堂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他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42岁。马步芳部打进城后,惨无人道地将董振堂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高台城门上。后来又送到医院用玻璃容器密封,泡在酒精里保存。后来解放军大败马步芳,但董振堂的头颅不知去向。董振堂的次子董用威长大后,到处找寻父亲的头颅,却始终一...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董振堂自从参加了西北军,就一路随从冯玉祥南征北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亲率炮兵营击溃了吴佩孚的前锋团队,从而为国民军顺利进占滦州、天津等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6年南口大战,又是董振堂,在国民联军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率领所部坚守一个月,并为国民军安全转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一...
天可怜见,2015年终于确定了董振堂将军头颅的消息。原来马步芳在将董振堂将军的头颅示众三天之后,又将头颅转移到了河西医院,后又命令士兵就地掩埋。董振堂的次子董用威听闻消息后,连夜驱车赶到了西宁。而彼时的董用威已经是91岁高龄。董振堂将军的英勇顽强、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致...
董振堂同志是在长征时期牺牲的河北籍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缅怀先烈,特以此文以示敬瞻。 一、经过血雨腥风的炮火洗礼,董振堂成长为一名刚直磊落、怀有正义感的爱国军人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一个中等农民家庭。董振堂幼年时期,正值清朝末年,当时八国联军入侵,...
红五军团董振堂..2016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0周年的日子。应该写些什么东西来纪念那些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那些为共和国成立付出青春、生命和鲜血的人们。结果,我想到的是董振堂将军和他指挥的红5军团。
而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董振堂的妻儿直到五年之后才得知其战死的消息,董振堂的头领更是在78年后才被其次子寻回,可以说,董振堂将军的事迹着实可歌可泣。接下来,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有着“铁流后卫”之称的红军高级将领的英雄事迹。1895年,董振堂生于河北邢台,正所谓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生长于这片土地的...
——例如中央红军从8万之中到后来的不过万人,又例如寻淮州和方志敏,还有刘畴西,董振堂等人的牺牲,这些都是后来的名将种子,可惜全都没了。尤其是董振堂,他作为红军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与林总和彭德怀齐名,本身不仅是五大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长,而且还是中革军委委员,其地位是相当重要。但可惜,他也在那场...
董振堂(1895年-1937年1月20日),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将领。董振堂自幼跟父亲习武,早年投身西北军,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后,他率兵举行了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此后参...
红军中的一代名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于1937年1月20日在河西走廊壮烈牺牲后,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留下一座纪念碑。尽管他在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镜、皮包、手枪仍然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但后来有关长征的书籍却很少提及这位红军名将。他的战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