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1152年—1237年),初名伯虎,字容父,号蟠室,自称蟠室老人,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葛府人,后居城内葛宅园。早年师从吕祖谦,吕祖谦改其名为“洪”。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历任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进位大学士。端平四年(1237年)卒,谥“端献...
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据载,葛洪还撰有《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
葛洪敢于「疑古」,反对「贵远贱今」,强调创新,认为「古书虽多,未必尽善」,并在实际的行医、炼丹活动中,坚持贯彻重视实验的思想,这对于他在医学上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葛洪阅读大量医书,并注重分析与研究,在行医实践中,总结治疗心得并搜集民间医疗经验,以此为基础,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于卷帙浩繁,难于携带...
为纪念葛洪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道教学者,2016年,博罗县在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建立了葛洪博物馆、青蒿园,在洗药池景点悬挂了很多木牌,上面雕刻了《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载的药方,全面展示了葛洪在医学、化学、养生、道教等方面的巨大贡献,成为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葛洪(284-343或363),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是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其祖父在三国吴时,曾任吏部尚书,封寿县侯。叔祖葛玄,师事著名方士左慈,留下许多神奇传说,人称“太极葛仙翁”。葛洪13岁时,父亲葛悌在晋邵陵太守任上去世,从此家道中落。
“采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东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被后人称为金丹仙翁的葛洪,在广州罗浮山都虚观里安然故去。只见他双目微眠,颜色如生,身骨柔软,轻若空衣,世人皆云已尸解成仙。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葛洪先世“葛天氏...
罗浮山景区里,葛洪洗药池和东坡亭相傍相依;寓惠期间的苏轼在自己的诗文里频繁地提到葛洪,表达追慕之意:“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已交前生”(《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这都彰显出两位名人不同寻常的联系。葛洪在罗浮山的慈行善举及养身修持的智慧,对谪惠时期的苏轼有一定的影响,促使苏东坡力所能及...
一个虽然出身于富贵人家,但却家道中落了的少年,是从此消沉下去、虚度余生,还是不服输、努力奋斗?东晋时期的葛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满意的答复。葛洪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一位少年丧父、家境贫寒的士族子弟,逐步成长为一代医学巨匠,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与传奇色彩。下面敬请欣赏:一...
道家思想在东汉后期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为道教后来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葛洪的《抱朴子》,则为道教体系的建构确立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葛洪又将道家学说中贵柔却私、见朴抱素的思想改造、转化为长生、成仙之道,为道教道德准则和中医健康主张开辟了新的道路。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其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