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上亭长为豆芫菁成虫雌体长14.5~16.7毫米;雄体长11.7~14.2毫米。全体黑色,腹面较灰。头部赤褐色,被黄色短毛。复眼1对,肾脏形。触角侧扁,雄虫的触角中央膨大。名称 亭长(《本草经集注》),豆蚝(《动物学大辞典》),豆斑蝥(《国药的药理学》),红娘、鸡冠虫(《四川中药志》)。来源 为芫菁科昆虫...
药材名称葛上亭长 拼音Gě Shànɡ Tínɡ Zhǎnɡ 别名毛角豆芫菁 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毛角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erg,以全虫入药。 生境分部南方地区。 化学成分全虫含斑蝥素(cantharidin)。 功能主治皮肤发泡剂。 备注成虫为害大豆、葛、茄、大麻等作物。
(《圣惠方》)②治瘘肿病: 斑猫四十枚(去头、足、翅,熬),桂心四分,完青十枚(去足、翅,熬),葛上亭长三十枚(熬)。上四味。捣下筛,酒服半钱匕,日一。忌生葱。(《刘涓子鬼遗方》)【各家论述】1.《别录》:葛上亭长,七月取,暴干。2. 陶弘景:葛上亭长,葛花时取之,身黑而头赤。腹中有卵,白如...
葛上亭长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GěShànɡTínɡChánɡ 【英文名】Bean Blister Beetle, Legume Blister Beetle 【别名】亭长、豆蚝、豆斑蝥、红娘、鸡冠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芫青科动物锯角豆芫青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cauta gorhami Marseul...
《虫部·葛上亭长》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创作的《本草纲目》中的条目。作品原文 释名 亭长、豆蚝、豆斑蝥、红娘、鸡冠虫 气味 辛、微温、有毒。主治 通血闭、症块、鬼胎,余功同斑蝥。作者简介 李时珍(约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父言闻...
3.《蜀本草》:《图经》云: 葛上亭长,五月、六月葛叶上采取之。形似芫菁而苍黑色。 4.《别录》:被淋结、积聚,堕胎。 5.《纲目》:通血闭、症块,余功同斑蝥。 【摘录】《中华本草》 温馨提醒: “药补不如食补”食疗是我国历代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防病治病理念,中国特...
葛上亭长葛上亭长用于逐瘀,破积。治经闭,癥瘕,积聚,瘘肿。 【出处】《别录》 【拼音名】Gě Shànɡ Tínɡ Zhǎnɡ 【别名】亭长(《本草经集注》),豆蚝(《动物学大辞典》),豆斑蝥(《国药的药理学》),红娘、鸡冠虫(《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芫菁科昆虫豆芫菁的全虫。夏、秋捕捉,入沸水烫死,...
葛上亭长用于皮肤发泡剂。 【拼音名】Gě Shànɡ Tínɡ Zhǎnɡ 【别名】毛角豆芫菁 【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毛角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erg,以全虫入药。 【生境分布】南方地区。 【化学成份】全虫含斑蝥素(cantharidin)。 【功能主治】皮肤发泡剂。
中药名: 葛上亭长 类别: 维吾尔药 民族药名: 强也木各使 民族药名出处: / 药材来源: 芫菁科昆虫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的全虫。 出处: 中国瑶药学 功效: 逐瘀破积,蚀肉,通血。 主治: 治闭经、癥瘕积聚、瘘肿、疣、堕胎。 基原信息 来源生物拉丁名: Epicauta gorhami Mars 药物分类: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