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落腔是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是邯郸市魏县。基本情况 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类别属于传统戏剧,级别是省级。传承保护 2019年12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冀政字〔2019〕69号)》,魏县落腔被列入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
这时期落腔的声腔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三大流派,以安阳、林县、成安、临漳为中路,称落子腔。以武安、涉县为西路,称武安落子。以内黄、魏县、清丰、南乐、滑县、濮阳为东路,称落腔。三个流派各有特点,西路武安落子声腔层次多变起伏跌宕,行腔高昂嘹亮。中路落子腔发音较平,然唱腔粗犷讲究偷字闪板擅唱花腔。东路落腔...
落腔 落腔,原名 “ 落子腔 ”,也称 “ 安阳腔 ”,河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民间曲艺莲花落,在宋代时通常为七言句的顺口溜,到元代演变为一种长调,到清代演化成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清代中后期结合本地民间小调,固定曲调板式,命名为 “ 落腔 ”。表演形式质朴自然,注重情趣,唱腔轻快活泼 ,优美俏丽。内...
预览播放中,打开优酷APP看高清完整版 【河南稀有剧种】落腔《借髢髢》 +追 超清画质 1 收藏 下载 分享 选集 02:49 当歌曲遇到戏曲之《说书人》 2020-11-24 03:22 当歌曲遇到戏曲之《左手指月》 2020-11-24 02:37 《刀剑如梦》-戏曲群像 2020-11-24 02:25 70后童年的回忆,还记得吗? 2020-11-24 03...
落腔是河南省的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原名“落子腔”,解放后曾改为“乐腔”。据艺人相传,晚清时期,同治三年(1864)武安有位叫“假媳妇”的艺人来到河南内黄县唱武安落子,与当地一位姓赵的艺人共同组班唱戏,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内黄乡土风貌的剧种,发展成为内黄落腔。主要伴奏乐器为皮胡、...
落腔(原名“落子腔”,俗称“唠子腔”或“捞子腔”,也称“安阳腔”),河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落腔源于民间曲艺莲花落 ,在宋代时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到了元代,“莲花落”演变成为一种长调。到清代则演化成为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清代中后期结合黄本地的民间小曲,固定曲调板式...
落腔,是河南省地方戏曲稀有剧种之一,其前身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穷人行乞时唱的谋生之曲——“莲花落”,后演变为“落腔”。 演唱的内容多为民间传说的家庭故事,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一度传播很广,流行于长垣市、滑县、内黄县等地。 01 落腔从唱“莲花落”演变...
落腔,原名落子腔,河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落腔流行于河南北部的安阳、新乡、濮阳及河北、山西、山东的相邻地区。主要反映的是民间日常生活以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婆媳关系、婚恋嫁娶、劳动生活等方面内容,充满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比如《借鬈髦》《蓝桥会》《小二姐...
2024年7月30日,“中原厚土,文化传承”豫疆筑梦社会实践团在信息更迭频繁的当下,用最朴实平凡的方式去发现被光阴所掩盖的传统文化的灼灼光华,拂去历史的尘埃,赋予其新的光彩。团队通过探访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落腔”文化,深入了解了其历史和如今的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