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是杜牧于开成三年(838年)担任宣州团练判官时创作的七言律诗。当时杜牧再度来到宣州,这是他第二次到访。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时,杜牧曾在其幕下任职。此次旧地重游,人事已变...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群山跌宕起伏,郁郁葱葱,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声,游子悲愤压抑;纵使宝刀如霜,栏杆拍遍,终究知音难觅,无可排遣心中郁结。遗憾时光流逝,风雨飘摇,终究是意难平,揾一把英雄泪。《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这句诗意味深长,有多种解读。 首先,"落日楼头"表示夕阳西下,在楼上的台阶或窗口上可以欣赏到最后光辉的景象。"断鸿声"则暗示了一种辽远的离别与哀伤。鸿鸟是候鸟,它们每年秋季会南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人事的离愁别绪。 第二,从象征的角度来看,"落日"代表着逝去不再的时光,而"断鸿声"则象征着离别。这句诗...
落日楼台烟雨外,平湖阔岸柳风中,水天一色无穷碧,云影千重有限鸿。燕山着意征鸿远,楚水无情逝者流,万里长江落日古今愁。一色净无尘,万里征鸿风轻秋野阔,西山落日正黄昏。秋意浓,孤帆落日映山红,又送南飞去,何处相思水向东。千帆过,长天万里遥,水远山高人易老,征鸿何处觅归巢。云淡天高送远鸿,水碧...
“落日楼台一笛风”出自唐代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落日楼台一笛风”全诗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唐代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
思归客,落日楼头送别君,不随流水去,鸿声犹带夕阳闻。问君何处是桃源,仙客来游不计年,万里征鸿声断续,一溪流水影缠绵。拂柳影横斜,万里鸿声到我家,莫道江南携手看桃花。征鸿声断飘零影自怜,莫道秋风携手共婵娟。天涯又一春,思君不见花影窗前过,风送鸿声枕上闻。江南我水滨,何事不伤神,征鸿声里影...
小提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词语释义 江南:(名)①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及浙江北部。②泛指长江以南:~风光。
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是对自我身份——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深刻认同。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则将这种漂泊之感推向了极致。他本有壮志凌云,却无奈被命运安置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建康,做着一介小小的通判。黄昏时分,听着大雁...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杜牧的这首七律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宣州团练判官任上。“宣州”是唐代州名,在今安徽宣城一带。宣州东有宛溪,东北有敬亭山,城中有开元寺,是名胜之一。诗人登上开元寺水阁,近看宛溪,远眺敬亭山,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心中不禁充溢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