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 1616-1911出自清代。长57.8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黑色羊角制作,上置铁环,现代则用硬木制作。演奏时,右手执其下端,上下、前后...
萨巴依,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打击乐器,亦称铁环。该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在歌舞表演中伴奏,为表演增添热烈气氛。萨巴依的历史可追溯至1616年至1911年期间的清代。原始的萨巴依由黑色羊角制成,长度约为57.8厘米。顶部装有铁环,现代版...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汉族称铁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1616-1911出自清代。长57.8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黑色羊角制作,上置铁环,现代则用硬木制作。演奏时...
萨巴依可作为打击乐器加入乐队,也可单独为舞蹈和歌唱伴奏。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地区,萨巴依多为自娱性歌舞活动“麦西来甫”伴奏,以增加热烈欢快的气氛。还有一些行乞者,常坐在街头巷尾,手持萨巴依演唱“麦西来甫”片断向行人乞讨。此外,萨巴依还用作“巴克希”(巫医)为病人“驱邪治病”时的神器。 萨巴依早期使用...
18舞表舞学, 视频播放量 1110、弹幕量 0、点赞数 7、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38、转发人数 10, 视频作者 夜雨_sa,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维吾尔族舞蹈 赛乃姆旋转组合,维吾尔族舞蹈 赛乃姆综合性表演组合,萨乌尔登体态组合,维吾尔族舞蹈 跪转组合 (2),维吾尔族舞蹈
萨巴依的演奏方式非常独特,右手执木棒下端摇震或碰击左手、双肩等部位,使大铁环撞击木棒发音,小铁环也随之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在大铁环碰棒处锒有铁皮,以保护木棒和使音响清脆。 🎵 2012年6月,萨巴依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一荣誉证明了萨巴依乐器在新疆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次...
萨巴依,一种古老的乐器,过去以羚羊角制成,其中部会镶嵌一个大铁环,环绕其上排列着五至六个小铁环。演奏时,乐手使用右手握住羊角的下端,通过前后左右摇动,或是拍击肩部,使铁环撞击羊角,发出声音。而现代的萨巴依则改用了檀木作为材料。在两根长度为35至50厘米的檀木棒上,会附上两个直径达11...
萨巴依制作历史悠久,早期的萨巴依多以山羊角为材料,中心镶有一大铁圈,周围串上数个小铁圈,演奏时通过摇动或拍击产生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萨巴依采用檀木制作,将两根长50厘米的檀木棒并排连接,并在每个棒的碰撞处镶嵌铁皮以保护木材并增强音色。每个大铁圈内还套有8至10个小铁圈,铁圈由铅丝...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 羊角萨巴依。1616-1911出自清代。长57.8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黑色羊角制作,上置
“萨巴依”(sapayi 阿语词汇)是维吾尔族和乌兹别克族的体鸣类打击乐器,一般以野山羊角或两根木把做柄,上面钉有铁皮一块和套有若干小铁环的大铁环两个。演奏时手握羊角或木棍,将其摇动或击手、击肩,铁环撞击铁皮发出嚎声。在民间,萨巴依多用在木卡姆麦西来甫部分伴奏,增加热闹气氛,旧时也是巴合西(萨满教巫师)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