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秀(475-518年),字彦达,是南兰陵郡(今常州)人,南梁宗室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文学家和藏书家。他是梁武帝萧衍的七弟。萧秀在南齐时期曾担任太子舍人,后在萧衍起兵入建康后,被齐和帝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南梁建立后,他被封为安成郡王,历任江州刺史、荆州刺史、郢州刺史等职。天监十七年(518年),萧秀在赴任雍州...
南京萧秀墓石刻探秘:历史的见证 🏛️ 梁安成康王萧秀的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甘家巷小学内,虽然小学现已搬迁,但这些石刻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墓前神道石刻共有3种8件,东西对称,神道呈南北向排列,从南到北依次为两尊石辟邪、一对石柱和四尊石碑。🐉 第一对石辟邪,东边的辟邪身长3.3...
而当时悠游萧秀幕府中的名士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等都为他撰写了文才极佳、“咸称实录”的碑志悼文,使人难以抉择,最后决定四碑并建,立于萧秀墓前。 在萧秀墓石刻西南500余米外,便是萧秀同母弟萧憺墓神道石刻,现仅余辟邪及石碑各一尊以及石刻残件若干。 萧秀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
根据第一段“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可概括为: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根据第一段“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
萧氏俊杰 萧秀为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的第七子。他十二岁(一作十三岁 )时,生母吴氏(后追封太妃)逝世,萧秀与九岁的弟弟萧憺相依为命,以至孝闻名。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少年丧母,于是命侧室陈氏抚养二人。萧秀成年后,仪容姣好,气度不凡,为人严整沉稳,即使召见左右随从,他也要先正衣冠,由此...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南北向排列,四种八件,从南至北依次为石辟邪2、神道前碑2、神道柱2、神道后碑2,历史价值极高。二对四块神道碑为萧秀墓一大特色。📜萧秀(公元476-518),字彦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天监元年(502年)封安成康王,历任南徐、江郢、定诸州刺史,天监十七年(518年)迁雍州刺史,同年卒,谥...
🏛️ 探索南朝陵墓石刻的奥秘,萧秀墓石刻等你来发现!🏛️ 📍 位置:栖霞区原甘家巷小学内 🕒 开放时间:每周四、日 12:00 - 16:00 🚗 推荐自驾前往👑 萧秀其人 👑 萧秀(475 - 518),字彦达,是南朝梁宗室的重要成员,梁武帝萧衍的弟弟,梁文帝的第七子。他被封为安成郡王,谥号“康”。...
萧秀墓石刻欣赏(西安路过)路过 西安路过 2022-02-07 20:59 萧秀(475年-518年),字彦远,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七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南徐州刺史。梁大监元年(502年),封安成郡王、征虏将军。天监六年,为江州刺史。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加...
萧秀(475-518),南朝梁宗室、文学家。字彦达,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