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古梅》以古梅为象征,传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在逆境中绽放的美。这五首诗,不仅展现了萧德藻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诗中通过“古渡”和“涧底”这样的用词,巧妙地暗示了樵夫生活的环境,而没有直接描述...
萧德藻·宋 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备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 句 萧德藻·宋 疾走建德国,乃为渊明先。 句 萧德藻·宋 盘陀石上少从容。 句 萧德藻·宋 秋阳直为田家计,饶得渔村一抹花。 句 萧德藻·宋 乾坤生长我,贫病怨尤谁。 句 萧德藻·宋 一径萧萧松影低。 句 萧德藻·宋 信...
萧德藻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八)。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为龙川县丞。知湖州乌程县(《吴兴掌故集》卷三),遂移家居之。官终福建安抚司参议。扬万里极誉其诗,谓与范成大、尤袤、陆游齐名。有《千岩摘稿》,已佚。事见《诚斋集》卷八一...
萧德藻,字东夫,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自号千岩老人,籍贯为福建闽清。他的生卒年份虽不详,但他的科举历程清晰可见,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中进士。起初,他担任尤川县丞,后来转任湖北参议,又调至湖州乌程令。由于对乌程的山水情有独钟,他选择定居乌程屏山,这个地方有千岩美景,因此他自号“...
樵夫【宋】萧德藻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译文 樵夫每天挑着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的钱便足够一天的开销。 回到家后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注释 1.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流传很广,作者就是南宋诗人萧德藻。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他与杨万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认识,两个人聊了几天几夜,互叹为知己,遂定交为友。萧德藻说交朋友就和订婚一样,作诗为别,杨万里也和诗一首。萧德藻淡于功名,无意做官,后来他既丧妻又失去儿子,既贫且病,但仍耽好作诗,...
萧德藻性情散淡,虽然才华横溢,却不愿为官。他曾经短暂地做过乌程令。诗中的傅惟肖曾任清江令。这首诗显然是同僚之间的唱酬诗。诗在古代有交际的功能,聚会是最易产生诗的地方,一人做诗,余人和诗,或是同僚朋友之间互相寄诗应和。 原诗一般叫唱,和诗如果依照原唱的脚韵,叫次韵或步韵萧德藻颇冇诗材,他的诗以...
次韵傅惟肖朗读 出自宋代:萧德藻的诗词 拼 原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萧德藻的简介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诗意世界,通过他的佳作《登岳阳楼》来感受他的独特视角和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登岳阳楼》是南宋诗人萧德藻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从诗人的游历和感受出发,抒发了对洞庭湖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更广阔视野的向往。首联和颔联写出了诗人在湖南的游历经历和感受,而颈联则是诗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