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苻不靖怎么读 萑苻泽 萑苻泽怎么读 萑苻啸聚 萑苻拼音百科释义 报错 萑苻,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国多盗,取人於萑苻之泽。” 杜预注:“ 萑苻,泽名(又作萑蒲[huán pú])一说为“芦苇”。於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查看百科 注...
萑苻含义解释 萑苻[ huán fú ] ⒈ 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⒉ 指盗贼;草寇。
词语萑苻 拼音huán fú注音ㄏㄨㄢˊㄈㄨˊ 解释1.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一说更多:https://www.bmcx.com/,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2.指盗贼;草寇。 3.水杨的别名。
萑苻 更新时间:2023-12-14 18:14:13 huán fúㄏㄨㄢˊㄈㄨˊ 目录 1、基本解释 成语(Idiom):萑苻(huán fú) 发音(Pronunciation):huán f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世间的繁华富贵,也指世事变幻、光阴易逝。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萑苻,原指古代一种茂盛的草木,后泛指人间的繁华富贵。成语...
萑苻意思是泽名,指盗贼,水杨的别名。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萑是一种长着长毛的竹子,而苻则是竹子的通称。因此,“萑苻”的本意就是指长着长毛的竹子。这种竹子因为叶子长而毛多,所以又被称作“长毛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萑苻”这个词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事物,比如江湖盗贼、叛乱分子等...
汉字 萑苻 释义 请参阅萑 随便看 𩦆 𩦈 𩦑 𩦢 𩦣 𩦥 𩦪 𩦯 𩦲 𩦺 𩦻 𩧀 𩧁 𩧐 𩧙 𩧝 𩧣 𩧤 𩧦 𩧨 𩧫 𩧭 𩧰 𩧱 𩧺 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34634字词,是学习古代...
萑苻不靖 萑 读音(huán), 艸部,共11画 ①.〔~苻〕中国春秋时郑国沼泽名,据记载,那里密生芦苇,盗贼出没。后因以代指贼之巢穴或盗贼本身。 ②.古代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萑苻不靖,汉语成语,读音是(huán fú bù jìng朗读)。萑苻不靖意思是:
> 萑苻的意思解释 huán fú萑苻拼音huán fú 注音ㄏㄨㄢˊㄈㄨˊ相关链接 苻的意思 苻的词语 萑的词语 苻的笔顺 萑的笔顺 萑的英文 苻的英文相关词语yǎn qīng眼青 dì jié地节 rén dìng shèng tiān人定胜天 chǔn chǔn sī dòng蠢蠢思动 gé léng léng格楞楞 shuō bù dìng说不定 fú yú...
词语萑苻拼音、解释、繁体、造句。页顶萑苻 Unicode码:\u8411\u82fb 拼音:huán fú 繁体:萑苻 释义: 泽名。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左传‧昭公二十年》 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 杜预注 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盗息...
典故 萑苻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晋·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