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普斯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曲线。它表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一曲线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菲尔普斯曲线的理论观点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
菲尔普斯曲线概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W·菲尔浦斯根据90多年的资料分析,提出了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理论。这一理论,即著名的“菲尔普斯曲线”,指出失业与通货膨胀可以并存,并且可以相互替代。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失业率的下降,反之亦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
菲尔普斯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不同世代之间可能存在的分配冲突,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储蓄率的变化对所有人都有益。此外,菲尔普斯对人力资本在新技术吸收和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强调了教育和技能培训对提升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菲尔普斯曲线”和相关理论为经济学领域提...
他从而对“菲力浦曲线”发出了挑战,提出了“菲尔普斯曲线”,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取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预期。菲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会对远期失业率产生影响,它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所决定的,经济稳定政策只能对失业率的短期起伏产生影响。菲尔普斯表明未来的经济稳定政策的可能性取决于今天的政策决策:今...
菲尔普斯曲线与此相对在理性预期或前瞻式预期方法下经济当事人将利用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进行预期并能快速地调整可能存在的预期误差不会在整个时期内形成有系统性误差如果货币供给的突然变化引起的总需求冲击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没有被拥有不完全信息的劳动者和厂商预期到厂商错误地将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当作相对价格...
针对这一问题,经济学家埃德蒙·菲尔普斯提出了“菲尔普斯曲线”,并因此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菲尔普斯的理论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滞胀”问题进行了全新解释,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的概念。在深入研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时,菲尔普斯对工资、物价进行了更本质的分析,并考虑到了经济中信息...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1973年和1979年,受油价急剧上涨的影响,通货膨胀突然跳升。供给冲击是在资本和劳动力...
菲尔普斯曲线的诞生是由于菲利普斯曲线对滞胀现象的无效性。另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了费尔普斯曲线,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包括滞胀,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并提出了黄金经济增长定律。这位经济学家就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费尔普斯曲线对工资和物价做了比深入研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内在...
2、正统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萨缪尔森与索洛认为(1960),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变动率减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因此,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述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只要将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向下移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距离,就可以得到正统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如下图:...
根据“菲尔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不会对远期失业率产生影响,它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传所决定的,经济稳定政策只能对失业率的短期起伏产生影响。菲尔普斯表明未来的经济稳定政策的可能性取决于今天的政策决策:今天的低通货导致对未来低通货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跨期权衡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