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是我国特有品种,我国紫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多年前,福建省平潭县的渔民利用自然海区的礁岩增殖自然生长的紫菜,称为“菜坛养殖”。紫菜坛式养殖,只是对潮间带紫菜坛(岩礁)上附生的紫菜加以人工管理,后来逐渐采用泼石灰清坛产紫菜,继而炸石造坛扩大养殖。这实际上是为海藻孢子的附着和生长准备自然基质...
渔民将生长紫菜的岩礁称为“菜坛”。在中国,菜坛生产紫菜,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约在160年前沿海渔民创造出一种洒石灰水增产紫菜的菜坛养殖法,在每年秋季,自然生长紫菜的壳孢子大量出现以前,清除“菜坛”上的脏物,铲除潮间带岩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再向岩礁上洒一定浓度的石灰水2~3次,杀死较小的附着生物,以利于...
此外,中国还有菜坛式养殖,依赖天然壳孢子和岩礁,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通过细胞工程技术,中国成功地将不同紫菜品种的细胞附着在网帘上培养叶状体。在病害防治方面,丝状体培育阶段主要病害如黄斑病和泥红病可通过净化水质和稳定条件预防。叶状体阶段常见赤腐病和壶状菌病,可通过合理种植和采收控制,...
当养殖户遇到高温、台风、赤潮等导致的烂菜病或者绝收时,冷藏的紫菜网帘就可以作为替代品,拿出来直接放入海中养殖。其技术关键如下: 坛紫菜下海采苗→幼苗培育→分苗→养殖,就是在分苗阶段(苗种规格1-2cm)清洗苗帘(6-10层)后晾晒到含水量20-30%,用塑料编织袋...
叶状体养殖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
坛紫菜养殖技术相关研究胡广祖 发布时间:2023-04-27T03:19:41.08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4期作者:胡广祖[导读] 坛紫菜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人工栽培的海藻,也称为紫菜、乌菜。坛紫菜呈现暗紫绿略带褐色,长卵形、亚卵形以及披针形,长度在12厘米到30厘米左右。坛紫菜中富含多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
坛紫菜养殖病烂的原因探析及其对策
坛紫菜养殖对海区海水的流动要求严格。海水流动情况良好时,坛紫菜生长迅速,生长周期长,产量高,质量好。这是因为海水流动有助于硅藻的分散,防止硅藻附着于坛紫菜叶状体,从而避免藻体提早老化,影响产量和质量。相反,如果海水流动不畅,硅藻易附着于坛紫菜叶状体,导致藻体提早老化,影响产量和质量。一...
1. 准备种苗:将坛紫菜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30分钟后,根据所需种植的面积选择适当的种苗数量。 2. 种植:将坛紫菜种苗铺在培养底床上,间隔一定距离,铺好后轻柔地用手轻压一下,使其与底床贴合。 3. 饲料投喂:坛紫菜的养殖期需要定期投喂合适的饲料。一般每天投喂1-2次,每次喂食量以种子长出后的第二周为...
一、养殖海区。坛紫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依靠海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养殖海区以潮流畅通的开放和半开放式沙泥底海湾为佳,流速以15~30厘米/秒为宜,潮位从中潮到干潮4米线以上为好,海水氮含量为100~200毫克/米3,养殖海区无工业废物排入。二、筏架装置。采用插杆式筏架,1台筏架一般由14根...